百達百科 >> 都江堰 >> 历史版本
编辑时间历史版本内容长度图片数目录数修改原因
07-26 18:10 最新历史版本 2894 1 8 新增图片
  返回词条

都江堰

目录

都江堰概述

都江堰都江堰

都江堰位於中國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是世界上最古老且至今仍在使用的無壩引水工程,由戰國時期秦國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於約公元前256年主持修建。該工程以科學的設計和卓越的工程技術聞名,2000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歷史背景

修建背景

  • 戰國時期,成都平原常受岷江洪水侵襲,同時也存在旱災問題。

  • 秦國為發展農業,派李冰任蜀郡太守,負責治理岷江水患。

工程沿革

  • 秦代:李冰父子主持修建都江堰,主要工程包括魚嘴、飛沙堰和寶瓶口。

  • 歷代維護:漢代至清代,各朝代均對都江堰進行修繕和改進,確保其長期運作。

  • 現代保護:1949年後,中國政府加強對都江堰的保護,並結合現代技術優化其功能。


工程結構與原理

都江堰由三大主體工程組成,共同實現分流、排沙和灌溉功能:

魚嘴分水堤

  • 位於岷江江心,形如魚嘴,將岷江分為內江(灌溉用)和外江(排洪用)。

  • 根據季節水量自動調節分流比例,汛期60%水量進入外江,枯水期60%水量進入內江。

飛沙堰

  • 位於魚嘴下游,具有排沙和泄洪功能。

  • 利用彎道環流原理,將泥沙拋入外江,減少內江淤積。

寶瓶口

  • 人工開鑿的狹窄水道,控制內江進水量。

  • 與飛沙堰配合,確保成都平原灌溉用水穩定。


文化與旅遊景點

二王廟

  • 供奉李冰父子,始建於南北朝,歷代均有修葺。

  • 建築依山而建,氣勢恢宏,是都江堰的重要文化遺跡。

伏龍觀

  • 傳說李冰在此降伏岷江惡龍,後人建觀紀念。

  • 現存建築為清代重建,內有李冰石像等文物。

安瀾索橋

  • 橫跨內江,始建於宋代,是古代川西地區的重要交通設施。

  • 現存橋樑為現代重建,仍保留古樸風格。

離堆公園

  • 園內有寶瓶口、伏龍觀等景點,環境優美,適合遊覽休憩。


世界遺產與影響

世界文化遺產

  • 2000年,都江堰與青城山共同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 評審機構讚譽其為「古代水利工程的傑出代表」。

對後世的影響

  • 保障成都平原2000多年農業灌溉,造就「天府之國」美譽。

  • 其科學原理至今仍被水利工程借鑒。


旅遊資訊

開放時間

  • 旺季(3月-10月):08:00-18:00

  • 淡季(11月-2月):08:00-17:30

交通方式

  • 從成都出發

    • 高鐵:成都犀浦站至都江堰站,約30分鐘。

    • 巴士:茶店子客運站乘車,約1.5小時。

推薦遊覽路線

  1. 景區入口 → 魚嘴 → 飛沙堰 → 寶瓶口

  2. 二王廟 → 安瀾索橋 → 伏龍觀 → 離堆公園


相關傳說與習俗

李冰治水傳說

  • 相傳李冰化身神牛與江神搏鬥,最終制服洪水。

放水節

  • 每年清明節舉行,模擬古時放水儀式,祈求風調雨順。

  • 已被列入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


總結

都江堰不僅是中國古代水利工程的奇蹟,更是人類智慧的結晶。其科學的設計、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使其成為世界重要的文化遺產和旅遊勝地。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