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達百科  > 所屬分類  >  百科   
[0]

高射炮(防空武器)

目錄

定義與概述

高射炮(防空武器)高射炮(防空武器)

高射炮是一種專門用於攻擊空中目標(如飛機、直升機、無人機等)的火炮,屬於防空武器的一種。其主要特點是射角大、射速快、射界廣,能夠有效攔截中低空飛行目標。高射炮既可單獨使用,也可與雷達、指揮系統結合形成防空體系。


發展歷史

早期發展

高射炮的起源可追溯至19世紀末,隨著氣球和飛艇的軍事應用,各國開始研發對空武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飛機投入戰場,推動了高射炮的快速發展。

二戰時期

二戰期間,高射炮技術顯著提升,口徑多樣化(如20mm至128mm),並配備機械式計算機輔助瞄準。著名的型號包括德國的88mm高射炮(Flak 18/36/37)。

現代發展

冷戰至今,高射炮逐漸與導彈系統結合,形成彈炮合一防空系統,並廣泛採用雷達和光電追蹤技術,例如俄羅斯的「通古斯卡」和中國的「PGZ-09」。


分類與特點

按口徑分類

  • 小口徑高射炮(20mm–60mm):射速高,多用於近程防空,如瑞士的「厄利孔」35mm炮。

  • 中口徑高射炮(60mm–100mm):兼顧射程與火力,如蘇聯的KS-19型100mm高射炮。

  • 大口徑高射炮(100mm以上):主要用於戰略防空,現已逐步被導彈取代。

按自動化程度分類

  • 傳統手動高射炮:需人工操作瞄準與裝填。

  • 全自動高射炮:整合雷達與火控系統,實現自動追蹤與射擊。


工作原理與作戰方式

高射炮通過以下步驟完成攔截:

  1. 目標偵測:雷達或光電系統發現目標。

  2. 火控計算:計算目標航向、速度及射擊參數。

  3. 瞄準射擊:調整炮口角度與方位,發射炮彈。

  4. 彈幕攔截:依靠高射速形成彈幕,增加命中率。


現代高射炮系統

代表性型號

  • 德國「獵豹」自行高炮:配備雙管35mm炮與獨立雷達,機動性強。

  • 俄羅斯「鎧甲-S1」:彈炮結合系統,整合12枚地空導彈與2門30mm機炮。

  • 中國「PGZ-07」:35mm口徑,採用先進光電追蹤技術。

技術趨勢

  • 智能化:AI輔助目標識別與威脅排序。

  • 多彈種兼容:使用可編程引信炮彈(如AHEAD彈)。

  • 網絡化作戰:融入戰區防空網絡,共享目標信息。


戰術應用與侷限

優勢

  • 反應速度快,適合攔截低空突防目標。

  • 作戰成本低於防空導彈。

  • 可持續射擊,不受電子干擾影響。

劣勢

  • 射程有限,難以對付高空高速目標。

  • 依賴後勤支援(如彈藥補給)。


未來發展

隨著無人機群和隱身技術的普及,高射炮將進一步強化以下能力:

  • 反無人機作戰:通過高射速與精準火力攔截小型目標。

  • 定向能武器整合:試驗激光或微波輔助攔截。

  • 模塊化設計:快速更換口徑或彈種以適應多樣化任務。

高射炮作為防空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仍將在未來戰場上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

附件列表


0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

上一篇 音效卡    下一篇 魔幻現實派

標簽

暫無標簽

同義詞

暫無同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