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達百科  > 所屬分類  >  百科   
[0]

重慶軌道交通

目錄

系統概況

重慶軌道交通重慶軌道交通

重慶軌道交通是中國重慶市的城市軌道交通系統,於2004年11月6日正式開通營運,成為中國內地第十個開通城市軌道交通的城市。該系統由重慶軌道交通(集團)有限公司負責建設和營運,採用多種制式並存的方式,包括單軌、地鐵和市域鐵路等,形成了一個立體化的城市公共交通網絡。


發展歷史

2.1 規劃階段

重慶軌道交通的規劃始於20世紀80年代,由於重慶特殊的山地地形,傳統的地鐵建設面臨巨大挑戰。經過多年論證,最終決定採用跨座式單軌技術作為主要解決方案。

2.2 建設階段

  • 1999年:2號線一期工程(較場口-動物園)獲批建設

  • 2000年:2號線正式開工建設

  • 2004年:2號線較場口至動物園段開通試營運

  • 2005年:1號線開工建設

  • 2007年:3號線開工建設

2.3 營運擴展

系統不斷擴展,陸續開通多條線路,形成網絡化營運格局。截至2023年,已開通10條線路,營運里程超過500公里。


技術特點

3.1 跨座式單軌技術

重慶軌道交通2號線和3號線採用跨座式單軌系統,具有以下特點:

  • 適應山地地形,爬坡能力強(最大坡度可達6%)

  • 轉彎半徑小(最小可達100米)

  • 噪音低,環境友好

  • 造價相對傳統地鐵低

3.2 多制式並存

系統包含多種軌道交通制式:

  • 單軌(2號線、3號線)

  • 地鐵(1號線、4號線、5號線、6號線、9號線、10號線)

  • 市域鐵路(江跳線等)


營運線路

4.1 已開通線路

  1. 1號線(朝天門-璧山):地鐵制式,全長約46公里

  2. 2號線(較場口-魚洞):單軌制式,全長約31公里

  3. 3號線(魚洞-江北機場T2航站樓/舉人壩):單軌制式,全長約67公里

  4. 4號線(民安大道-黃嶺):地鐵制式

  5. 5號線(園博中心-跳蹬/大石壩):地鐵制式

  6. 6號線(茶園-北碚/禮嘉):地鐵制式

  7. 9號線(新橋-花石溝):地鐵制式

  8. 10號線(鯉魚池-王家庄):地鐵制式

  9. 環線:地鐵制式,全長約51公里

  10. 江跳線:市域鐵路制式

4.2 在建及規劃線路

多條新線路正在建設或規劃中,包括7號線、15號線、24號線等,未來將進一步完善軌道交通網絡。


票務系統

5.1 票價政策

重慶軌道交通採用里程計價制:

  • 0-6公里:2元

  • 6-11公里:3元

  • 11-17公里:4元

  • 17-24公里:5元

  • 24-32公里:6元

  • 32-41公里:7元

  • 41-51公里:8元

  • 51-63公里:9元

  • 63公里以上:10元

5.2 支付方式

  • 單程票(Token式)

  • 宜居暢通卡(重慶公交卡)

  • 交通聯合卡(全國互通)

  • 行動支付(微信、支付寶等)

  • 人臉識別支付(部分車站試點)


特色與創新

6.1 李子壩站

2號線李子壩站因"輕軌穿樓"的獨特設計成為網紅景點,列車從居民樓中穿行而過,展現了重慶軌道交通與城市建築的巧妙融合。

6.2 立體交通網絡

由於重慶的山地地形,軌道交通線路呈現多層次立體布局,包括地下、地面和高架等多種形式,形成獨特的"3D魔幻"交通景觀。

6.3 技術創新

  • 首次在中國內地大規模應用跨座式單軌技術

  • 研發適應山地城市的軌道交通建設技術

  • 創新解決特殊地形下的軌道交通設計難題


社會經濟影響

7.1 城市發展

軌道交通的建設極大促進了重慶城市擴張和區域發展,帶動了沿線土地開發和經濟增長。

7.2 交通改善

有效緩解了山城重慶的交通擁堵問題,成為市民出行的主要方式之一,日均客流量超過300萬人次。

7.3 旅遊促進

獨特的軌道交通景觀成為城市旅遊資源,吸引眾多遊客前來體驗"魔幻"交通。


未來發展

根據規劃,到2035年重慶軌道交通將形成"22線1環"的網絡格局,總里程超過1000公里,建成國際一流的山地城市軌道交通系統。未來將進一步加強與都市圈城市的軌道交通連接,促進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

附件列表


0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

上一篇 郭眈    下一篇 重金屬(重金屬音樂)

標簽

暫無標簽

同義詞

暫無同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