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達百科  > 所屬分類  >  百科   
[0]

借刀殺人(2003年邁克爾·曼執導美國電影)

目錄

影片概述

借刀殺人(2003年邁克爾·曼執導美國電影)借刀殺人(2003年邁克爾·曼執導美國電影)

《借刀殺人》(Collateral)是2003年由美國導演邁克爾·曼執導的犯罪驚悚片,由湯姆·克魯斯和傑米·福克斯主演。影片講述了一名洛杉磯計程車司機意外捲入職業殺手連環殺人事件的故事。本片以其獨特的夜景攝影、緊張的敘事節奏和兩位主演的精彩表演而廣受好評。


劇情大綱

故事發生在洛杉磯的一個夜晚:

  • 麥克斯(傑米·福克斯飾)是一名平凡的計程車司機,夢想開設豪華轎車服務公司

  • 文森特(湯姆·克魯斯飾)看似普通的商務人士,實則是冷酷無情的職業殺手

  • 文森特脅迫麥克斯駕車帶他完成一夜之間的五起暗殺任務

  • 隨著夜晚深入,麥克斯逐漸發現自己陷入致命陰謀

  • 最終兩人在地鐵上展開生死對決


主要角色

文森特(湯姆·克魯斯飾)

  • 冷酷高效的職業殺手

  • 灰白頭髮造型突破克魯斯以往形象

  • 信奉"人在洛杉磯死去無人注意"的哲學

  • 擅長心理操控和即興應變

麥克斯·多佛斯(傑米·福克斯飾)

  • 洛杉磯夜班計程車司機

  • 性格溫和但內心壓抑

  • 懷有創業夢想卻缺乏行動力

  • 被迫成為殺手共犯後展現求生智慧

安妮(賈達·萍克特·史密斯飾)

  • 聯邦檢察官

  • 麥克斯的常客

  • 意外成為殺手名單上的目標

  • 與麥克斯發展出微妙情感聯繫


製作團隊

  • 導演:邁克爾·曼(《盜火線》《最後的莫希干人》)

  • 編劇:斯圖爾特·比蒂

  • 攝影:迪昂·畢比(大量使用數字攝影技術)

  • 配樂:詹姆斯·紐頓·霍華德


拍攝特色

  1. 夜景拍攝

    • 全片90%場景在夜間拍攝

    • 使用當時最先進的Thomson Viper FilmStream數字攝影機

    • 捕捉洛杉磯夜晚獨特的色彩與質感

  2. 即興表演

    • 克魯斯與福克斯多場對手戲為即興發揮

    • 爵士酒吧場景中克魯斯真實演奏鋼琴

  3. 實景拍攝

    • 多處洛杉磯實景拍攝

    • 包括著名的"百老匯"爵士樂俱樂部場景


電影主題

  1. 都市疏離

    • 探討大城市中人與人的冷漠關係

    • 文森特"洛杉磯死亡無人注意"的台詞點題

  2. 命運抉擇

    • 麥克斯從被動順從到主動反抗的轉變

    • 探討人在極端壓力下的道德選擇

  3. 職業精神

    • 文森特與麥克斯各自體現不同職業倫理

    • 殺手與司機對"專業"的不同理解


獲獎記錄

  • 奧斯卡獎

    • 傑米·福克斯提名最佳男配角

    • 提名最佳剪輯

  • 英國電影學院獎

    • 傑米·福克斯獲最佳男配角

    • 提名最佳攝影、剪輯、音效

  • 其他獎項

    • 美國電影學會年度十佳電影

    • 國家評論協會獎最佳導演


幕後花絮

  1. 湯姆·克魯斯為角色特意將頭髮染灰

  2. 傑米·福克斯在拍攝前實際體驗計程車司機工作

  3. 地鐵決戰場景拍攝耗時三週

  4. 邁克爾·曼堅持使用真實的洛杉磯街景而非攝影棚

  5. 片中爵士俱樂部是洛杉磯著名的現實音樂場所


文化影響

  1. 被視為21世紀初最出色的犯罪驚悚片之一

  2. 影響後續多部"限時犯罪"類型電影

  3. 開創數字攝影在主流電影中的應用先河

  4. 克魯斯反派形象突破其以往角色定位

  5. 洛杉磯夜景成為影片無聲的"第三主角"


影評反響

  • 正面評價

    • 爛番茄新鮮度86%

    • Metacritic評分71/100

    • 被譽為"邁克爾·曼最具風格化的作品"

    • 讚譽克魯斯與福克斯的演技碰撞

  • 批評意見

    • 部分情節轉折略顯突兀

    • 節奏在中段稍有鬆懈

    • 反派動機交代不夠充分


發行信息

  • 上映日期:2004年8月6日(美國)

  • 片長:120分鐘

  • 分級:R級(暴力場面與語言)

  • 票房:全球2.17億美元(預算6,500萬)


家庭媒體

  • DVD發行:2004年12月

  • 藍光發行:2008年

  • 4K修復版:2020年


原聲帶

  1. 由詹姆斯·紐頓·霍華德創作配樂

  2. 收錄多首爵士樂經典曲目

  3. 特色曲目:Audioslave樂隊《Shadow on the Sun》

  4. 音樂風格融合電子與爵士元素


與原劇本差異

  1. 原劇本設定在紐約而非洛杉磯

  2. 殺手角色原為更傳統的反派形象

  3. 結局版本多次修改

  4. 邁克爾·曼加入更多城市風貌元素


技術創新

  1. 早期大規模使用數字攝影的好萊塢電影

  2. 創新夜景照明技術

  3. 實時色彩校正技術應用

  4. 影響後續數字電影製作標準


相關作品比較

  1. 與邁克爾·曼前作《盜火線》的風格對比

  2. 與《亡命駕駛》等"一夜犯罪"電影比較

  3. 在克魯斯作品序列中的獨特性

  4. 新黑色電影復興的代表作之一


社會反響

  1. 引發關於都市孤獨症的討論

  2. 計程車司機職業安全關注

  3. 洛杉磯城市形象的新呈現

  4. 犯罪心理學研究的參考案例


經典台詞

  1. "在洛杉磯,有人死了都沒人注意。" — 文森特

  2. "我們只是經過彼此生命的一群陌生人。" — 文森特

  3. "某天你說'總有一天',結果發現已經沒有'總有一天'了。" — 麥克斯

  4. "你開計程車12年,這就是你的逃避計劃?" — 文森特


導演風格體現

  1. 標誌性的城市肖像描繪

  2. 專業人士的細節刻畫

  3. 真實與風格化的平衡

  4. 男性角色間的張力塑造

  5. 犯罪過程的寫實呈現


影片遺產

  1. 2000年代最具影響力的犯罪片之一

  2. 數字電影製作的里程碑作品

  3. 湯姆·克魯斯演技轉型關鍵作

  4. 傑米·福克斯突破性演出

  5. 洛杉磯電影的新經典代表

附件列表


0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

上一篇 代溝(心理學名詞)    下一篇 偽軍

標簽

暫無標簽

同義詞

暫無同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