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武漢)
武漢概況

武漢是中國湖北省的省會,位於長江與漢江的交匯處,是中國中部地區的中心城市。作為中國重要的工業基地、科教基地和綜合交通樞紐,武漢素有"九省通衢"之稱。全市總面積8,56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超過1,300萬。
歷史沿革
古代歷史
武漢地區的歷史可追溯至3,500年前的商朝。春秋戰國時期,這裡屬於楚國領地。三國時期,武昌(今鄂州)成為東吳的重要軍事據點。
近代發展
1927年,國民政府將武昌、漢口、漢陽三鎮合併為京兆區,定名"武漢",首次形成統一的行政區劃。1938年武漢會戰是抗日戰爭中的重要戰役。
現代變遷
1949年後,武漢成為中央直轄市,1954年改為湖北省省會。改革開放以來,武漢發展迅速,成為長江經濟帶的核心城市之一。
地理環境
地理位置
武漢位於東經113°41′-115°05′,北緯29°58′-31°22′,地處江漢平原東部,長江與其最大支流漢江在此交匯。
地形地貌
市區地勢平坦,周邊有低山丘陵環繞。境內河湖眾多,水域面積佔全市總面積的四分之一,有"百湖之市"的美譽。
氣候特徵
武漢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夏季炎熱潮濕,冬季寒冷乾燥,年平均氣溫16-17℃。
行政區劃
武漢現轄13個市轄區:
江岸區
江漢區
硚口區
漢陽區
武昌區
青山區
洪山區
東西湖區
漢南區
蔡甸區
江夏區
黃陂區
新洲區
經濟發展
工業基礎
武漢是中國重要的工業基地,擁有鋼鐵、汽車、光電子、生物醫藥等支柱產業。武漢鋼鐵集團、東風汽車公司等大型企業總部設於此。
商業貿易
漢口歷史上就是中國內陸最大的商貿中心之一,現有武漢國際廣場、楚河漢街等大型商業綜合體。
高新技術
光谷(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是中國首批國家級高新區,聚集了大量高科技企業和研發機構。
交通運輸
水運樞紐
武漢港是長江中游最大的港口,可通航萬噸級船舶。
鐵路網絡
武漢是中國四大鐵路樞紐之一,京廣高鐵、滬蓉高鐵在此交匯,武漢站是亞洲最大鐵路客運站之一。
航空運輸
武漢天河國際機場是華中地區重要的航空樞紐,開通國內外航線200餘條。
城市交通
武漢已建成十多條地鐵線路,運營里程居中國前列。長江上建有十多座跨江大橋和過江隧道。
文化教育
高等教育
武漢是中國重要的科教中心,擁有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等近百所高校,在校大學生數量全球城市第一。
文化遺產
黃鶴樓、古琴台、歸元寺等歷史古蹟聞名中外。漢劇、楚劇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飲食文化
熱乾麵、武昌魚、豆皮等武漢特色小吃享譽全國,戶部巷是著名的美食街區。
旅遊景點
名勝古蹟
黃鶴樓:江南三大名樓之一
東湖:中國最大的城中湖
歸元禪寺:佛教著名寺院
現代景觀
武漢長江大橋:萬里長江第一橋
楚河漢街:現代商業文化街區
武漢歡樂谷:大型主題公園
城市榮譽
中國優秀旅遊城市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全國文明城市
國際濕地城市
設計之都
著名人物
屈原(古代詩人)
黎元洪(民國總統)
李娜(網球運動員)
朱光亞(核物理學家)
城市特色
武漢以"江城"別稱聞名,具有鮮明的碼頭文化和市民文化特徵。武漢人性格直爽,方言獨特,城市生活節奏適中,既有大都市的繁華,又保留著濃厚的生活氣息。
附件列表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
上一篇 武漢大學資訊管理學院 下一篇 武義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