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達百科  > 所屬分類  >  百科   
[0]

玉米(禾本科玉米屬植物)

目錄

基本概述

玉米(禾本科玉米屬植物)玉米(禾本科玉米屬植物)

玉米(學名:Zea mays L.),又稱玉蜀黍、包穀、苞米、棒子等,是禾本科玉米屬一年生草本植物。作為全球三大糧食作物之一,玉米起源於美洲,16世紀傳入中國後迅速成為重要的糧食和經濟作物。其植株高大,莖稈直立,葉片寬大,果實為穎果,排列成圓柱形穗狀,外被多層苞葉包裹。


植物學特徵

根係結構

玉米具備發達的纖維狀根係,由胚根和不定根組成,可深入土壤2米以上。生育後期會從近地面莖節長出支持根,增強抗倒伏能力。

莖稈形態

直立莖稈高度通常為1-4米,直徑2-4厘米,節間數目隨品種而異。莖稈內部充滿髓質,外部堅硬,兼具支撐和輸導功能。

葉片特徵

互生葉片呈帶狀披針形,長30-100厘米,寬5-10厘米,邊緣常呈波浪狀。葉鞘緊包莖稈,葉舌膜質防止雨水滲入。

花序結構

雌雄同株異花:

  • 雄花序:頂生圓錐花序,由多數小穗組成

  • 雌花序:腋生肉穗花序,著生於葉腋,外包多層苞葉

果實特徵

穎果多為黃色或白色,也有紫、紅、黑等特殊品種。果實由果皮、胚乳和胚組成,胚乳佔總重量的80-85%。


分類體系

按籽粒形態分類

  1. 硬粒型(Zea mays indurata):果皮堅硬,耐儲存

  2. 馬齒型(Zea mays indentata):胚乳兩側收縮呈馬齒狀

  3. 粉質型(Zea mays amylacea):胚乳鬆軟,澱粉含量高

  4. 甜質型(Zea mays saccharata):胚乳含糖量高

  5. 爆裂型(Zea mays everta):遇熱爆裂特性

  6. 蠟質型(Zea mays ceratina):胚乳呈蠟狀

  7. 有稃型(Zea mays tunicata):籽粒外包穎片

按生育期分類

  • 早熟種(70-100天)

  • 中熟種(100-120天)

  • 晚熟種(120-150天)


生長習性

溫度需求

喜溫作物,全生育期需≥10℃積溫1800-2800℃。種子發芽最低溫度8-10℃,最適25-30℃。

光照要求

短日照植物,但多數栽培品種對光周期不敏感。充足光照有利於提高產量。

水分需求

需水量較大但耐旱能力強,關鍵需水期為抽雄前後("卡脖旱"敏感期)。

土壤適應

對土壤要求不嚴,pH值5-8均可生長,以土層深厚、有機質豐富的壤土為佳。


栽培技術

整地要求

深耕20-30厘米,耙平保墒。北方春季需起壟防澇,南方多雨地區需開溝排水。

播種技術

  • 播期:地溫穩定在10-12℃時播種

  • 密度:常規品種每畝3000-4000株,緊湊型可達5000株

  • 方法:機械精量播種或人工點播,播深3-5厘米

田間管理

  1. 苗期管理:3-4葉期間苗,5-6葉期定苗

  2. 中耕培土:生育期中耕2-3次,結合培土防倒伏

  3. 水肥管理

    • 基肥:有機肥配合氮磷鉀複合肥

    • 追肥:拔節期和大喇叭口期分次追施氮肥

  4. 病蟲防治

    • 主要病害:大斑病、小斑病、紋枯病

    • 主要蟲害:玉米螟、蚜蟲、地下害蟲


主要用途

糧食應用

  • 直接食用:煮食、烤玉米、玉米粥等

  • 加工食品:玉米粉、玉米片、爆米花等

  • 釀造原料:製作酒精飲料和工業酒精

飼料用途

  • 籽粒:高能量飼料(代謝能達13.5MJ/kg)

  • 青貯:全株青貯營養價值高

  • 秸稈:經處理後可作粗飼料

工業原料

  1. 澱粉工業:生產改性澱粉、糖漿等

  2. 生物燃料:生產燃料乙醇

  3. 製藥工業:提取玉米油、胚芽蛋白等

  4. 環保材料:製作可降解塑料

醫療價值

  • 玉米油含不飽和脂肪酸達85%以上

  • 玉米鬚具利尿、降壓功效

  • 富含膳食纖維(每100克含2.9克)


經濟價值

全球生產

2020年全球產量達11.6億噸,主要生產國:

  1. 美國(占全球31.2%)

  2. 中國(22.4%)

  3. 巴西(9.1%)

中國種植分布

  • 北方春播區:黑龍江、吉林、遼寧

  • 黃淮海夏播區:山東、河南、河北

  • 西南山地區:四川、雲南、貴州

  • 南方丘陵區:廣西、廣東

貿易狀況

全球年貿易量約1.8億噸,主要出口國為美國、巴西、阿根廷;主要進口國為墨西哥、日本、韓國。


文化象徵

在美洲文化

  • 瑪雅文明將玉米神(Yum Kaax)作為重要神祇

  • 阿茲特克神話認為人類由玉米創造

在中國文化

  • "五穀"之一,象徵豐收

  • 東北地區有"苞米樓子"傳統儲存方式

  • 民間工藝品常用玉米皮編織


研究進展

遺傳研究

  • 基因組測序完成(約2.3Gb,含32,540個基因)

  • 重要農藝性狀QTL定位

  • 轉基因技術培育抗蟲、抗除草劑品種

育種成果

  1. 雜交種普及率達95%以上

  2. 耐密植品種推廣(每畝6000株以上)

  3. 特用玉米開發(高油、高賴氨酸等)

栽培技術創新

  • 全膜雙壟溝播技術(旱作區增產30%以上)

  • 密植高產精准調控技術

  • 秸稈還田與保護性耕作


注意事項

  1. 儲存要求:籽粒含水量需降至14%以下

  2. 連作障礙:避免長期連作導致土傳病害加重

  3. 轉基因安全:嚴格遵守國家法規管理

  4. 營養平衡:長期單一食用需注意補充色氨酸和煙酸

玉米作為適應性強、用途廣泛的重要作物,在保障糧食安全、發展畜牧業和工業生產等方面持續發揮關鍵作用。隨著科技進步,其產量潛力和應用價值將進一步提升。

附件列表


0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

上一篇 火把節    下一篇 百度個性化新聞

標簽

暫無標簽

同義詞

暫無同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