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達百科  > 所屬分類  >  百科   
[0]

鶴頂紅(劇毒物質)

目錄

基本概念

鶴頂紅(劇毒物質)鶴頂紅(劇毒物質)

鶴頂紅是一種傳統上被認為具有極強毒性的物質,其名稱來源於古代對劇毒物質的隱晦稱呼。實際上,現代科學研究表明,傳統所謂的"鶴頂紅"主要指砷化合物,尤其是三氧化二砷(As₂O₃),也就是俗稱的砒霜。


歷史淵源

  • 名稱由來:古代將劇毒物質冠以"鶴頂紅"之名,可能與丹頂鶴頭頂的紅色有關,但實際上丹頂鶴的紅色部位並無毒性

  • 文獻記載:中國古代多部醫藥典籍中均有記載,但名稱和描述不一

  • 使用歷史:歷史上曾被用作毒藥、殺蟲劑和藥物成分


化學成分

  • 主要成分:現代科學確認傳統鶴頂紅的主要毒性成分為三氧化二砷(砒霜)

  • 物理性質:白色粉末狀固體,無臭無味,易溶於水

  • 化學特性:加熱後會昇華,產生有毒氣體


毒性機制

  • 作用原理:砷化合物可與人體細胞中的硫基酶結合,使其失活

  • 中毒症狀:初期表現為腹痛、嘔吐、腹瀉,後期可能出現休克、昏迷

  • 致命劑量:成人致死量約為100-200毫克

  • 中毒時間:急性中毒可在數小時內導致死亡


歷史著名案例

  • 古代皇室:歷史上多起皇室成員中毒事件被懷疑使用鶴頂紅

  • 文學作品:多部古典文學作品中描寫的毒殺情節涉及此物

  • 近代案例:19世紀至20世紀初仍有使用砷化合物投毒的案例


現代應用與管控

  • 工業用途:現代砷化合物主要用於木材防腐劑、半導體材料等工業領域

  • 醫學應用:極低劑量曾用於治療某些疾病,現已基本淘汰

  • 法律管控:各國均將砷化合物列為嚴格管控物質


解毒方法

  • 傳統解毒:古代使用雞蛋清、牛奶等蛋白質物質緩解毒性

  • 現代治療:使用二巰基丙醇等螯合劑進行解毒治療

  • 急救措施:立即洗胃並使用活性炭吸附


文化影響

  • 文學影視:成為武俠小說和影視作品中常見的毒藥道具

  • 語言影響:衍生出"飲鴆止渴"等成語典故

  • 社會認知:長期被視為神秘劇毒物質的代表


注意事項

  • 安全防護:實驗室接觸需嚴格防護措施

  • 法律責任:非法持有和使用將承擔嚴重法律後果

  • 誤區澄清:丹頂鶴頭頂紅色物質實際無毒,與鶴頂紅無關

注:本文所述內容僅供知識參考,切勿嘗試獲取或使用任何有毒物質。

附件列表


0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

上一篇 體細胞    下一篇 麻雀戰法

標簽

暫無標簽

同義詞

暫無同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