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達百科  > 所屬分類  >  百科   
[0]

蘇丹紅(致癌化學染料)

目錄

基本概述

蘇丹紅(致癌化學染料)蘇丹紅(致癌化學染料)

蘇丹紅是一類人工合成的化學染料,屬於偶氮類化合物。這類染料並非單一物質,而是一個系列,常見的包括蘇丹紅Ⅰ、Ⅱ、Ⅲ、Ⅳ等。最初用於工業用途如溶劑、油、蠟和汽油的著色,由於其色澤鮮艷且價格低廉,曾被不法商家用於食品添加。


化學特性

蘇丹紅系列染料具有以下化學特性:

  • 分子結構中含有偶氮基團(-N=N-)

  • 多為脂溶性化合物,易溶於有機溶劑

  • 化學性質相對穩定,耐酸鹼性較強

  • 在高溫下不易分解,這增加了其在食品加工過程中的殘留風險


種類區分

主要蘇丹紅種類及其特徵:

蘇丹紅Ⅰ

  • 化學名稱:1-苯基偶氮-2-萘酚

  • 顏色:橙紅色

  • 分子式:C₁₆H₁₂N₂O

  • 最早被發現用於食品非法添加的類型

蘇丹紅Ⅱ

  • 化學名稱:1-[(2,4-二甲基苯基)偶氮]-2-萘酚

  • 顏色:紅色

  • 分子式:C₁₈H₁₆N₂O

蘇丹紅Ⅲ

  • 化學名稱:1-[4-(苯基偶氮)苯基]偶氮]-2-萘酚

  • 顏色:紅棕色

  • 分子式:C₂₂H₁₆N₄O

蘇丹紅Ⅳ

  • 化學名稱:1-[[2-甲基-4-[(2-甲基苯基)偶氮]苯基]偶氮]-2-萘酚

  • 顏色:深褐色

  • 分子式:C₂₄H₂₀N₄O


毒性與致癌性

蘇丹紅被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列為第三類致癌物,其危害主要體現在:

代謝產物毒性

在體內代謝過程中,蘇丹紅的偶氮鍵斷裂,產生芳香胺類中間產物,這些物質具有更強的毒性。

致癌機制

  • 誘導DNA損傷,增加細胞突變風險

  • 長期攝入可能導致肝臟、膀胱等器官腫瘤

  • 動物實驗顯示可能誘發肝癌和膀胱癌

其他健康危害

  • 可能引起過敏反應

  • 對肝腎功能造成損害

  • 具有潛在的生殖毒性


應用領域

合法用途

  • 工業油脂著色劑

  • 鞋油、地板蠟等產品染色

  • 印刷油墨添加劑

  • 某些塑料製品著色

非法添加

歷史上曾被發現用於:

  • 辣椒製品(辣椒粉、辣椒油等)

  • 禽蛋製品(如紅心鴨蛋)

  • 部分調味醬料

  • 某些肉類製品


檢測方法

常見的蘇丹紅檢測技術包括:

實驗室檢測

  • 高效液相色譜法(HPLC)

  • 氣相色譜-質譜聯用法(GC-MS)

  • 液相色譜-串聯質譜法(LC-MS/MS)

快速篩查

  • 薄層色譜法(TLC)

  • 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

  • 近紅外光譜法等快速檢測技術


國際管理狀況

歐盟

  • 明確禁止蘇丹紅系列染料用於食品

  • 建立嚴格的最大殘留限量標準

  • 實施食品快速預警系統(RASFF)

美國

  • 將蘇丹紅列為非法食品添加劑

  • 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嚴格監管

中國

  • 《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明確禁止

  • 制定嚴格的檢測方法和標準

  • 建立食品安全追溯體系


歷史事件

2005年英國事件

  • 發現進口辣椒製品含蘇丹紅

  • 引發全球性食品安全警報

  • 導致數百種產品下架

2006年中國"紅心鴨蛋"事件

  • 河北等地發現鴨蛋非法添加

  • 揭露養殖業違規行為

  • 促使加強禽蛋產品監管


安全防範

消費者注意事項

  • 避免購買顏色過於鮮艷的食品

  • 選擇正規渠道購買調味品

  • 對異常紅色的食品保持警惕

行業規範

  • 食品企業建立原料追溯制度

  • 加強供應鏈管理

  • 定期進行產品安全檢測


研究進展

  • 開發更靈敏的檢測技術

  • 研究蘇丹紅的毒性作用機制

  • 探索解毒或減毒方法

  • 開發替代性安全色素


相關法律法規

  • 《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

  • 《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GB 2760)

  • 《食品中可能違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質名單》

  • 歐盟EC No 178/2002法規

蘇丹紅作為明確禁用的工業染料,其非法添加問題反映了食品安全監管的挑戰。消費者應提高警惕,監管部門需加強監督,共同維護食品安全。

附件列表


0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

上一篇 蘄墼    下一篇 蝴蝶狗

標簽

暫無標簽

同義詞

暫無同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