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達百科  > 所屬分類  >  百科   
[0]

清明節(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

目錄

節日起源

清明節(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清明節(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

清明節是中國傳統節日,起源於周代,距今已有2500多年歷史。最初清明只是一種節氣的名稱,後來與寒食節融合,逐漸演變為紀念祖先的節日。


節日時間

清明節在每年公曆4月4日至6日之間,太陽到達黃經15°時開始。2023年清明節是4月5日。


節日習俗

掃墓祭祖

清明節核心習俗,人們會清理祖先墓地、獻上祭品、焚香燒紙,表達對先人的懷念。

踏青郊遊

因清明時節春光明媚,民間有踏青、放風箏、盪鞦韆等活動。

插柳戴柳

民間有「清明不戴柳,紅顏成皓首」的說法,認為柳枝能辟邪。


飲食文化

青團

江南地區特色食品,用艾草汁和糯米粉製成,內包豆沙等餡料。

寒食

北方部分地區保留寒食習俗,節日期間不生火做飯,食用提前準備的冷食。


文化意義

清明節融合了自然節氣與人文習俗,體現中華民族慎終追遠的文化傳統,已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現代發展

2008年起,清明節成為中國法定節假日。現代人更注重環保祭掃,提倡鮮花祭奠、網絡祭掃等新形式。

(注:以上內容參考自百度百科相關條目,並轉換為繁體中文表述)

附件列表


0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

上一篇 深度思考(R1)联网搜索    下一篇 現代舞

標簽

暫無標簽

同義詞

暫無同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