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達百科  > 所屬分類  >  百科   
[0]

西學東漸

目錄

概念定義

西學東漸西學東漸

「西學東漸」是指16世紀末至20世紀初期,西方學術思想、科學技術、文化教育等向東方(主要是中國)傳播的歷史過程。這一術語中的「西學」泛指來自歐洲及後來美國的知識體系,「東漸」則形象地描述了這些知識向東方逐漸滲透的態勢。


歷史背景

歐洲大航海時代

15世紀末開始的歐洲大航海時代,打破了東西方的地理隔閡。葡萄牙、西班牙等國的航海家開闢了新航路,為東西文化交流創造了條件。

中國明清時期的社會需求

明朝中後期,中國社會內部出現對新知識的需求,尤其在曆法、軍事技術等方面。清朝初期,統治者對西方科技表現出一定興趣,為西學傳入提供了空間。

宗教改革與天主教東來

歐洲宗教改革後,天主教會積極向海外傳教。耶穌會等修會的傳教士成為早期西學東漸的主要媒介。


主要階段

明末清初時期(16世紀末-18世紀中葉)

  • 代表人物:利瑪竇、湯若望、南懷仁等耶穌會士

  • 主要內容:以天文、數學、地理為主,兼及哲學、藝術

  • 重要成果

    • 編纂《崇禎曆書》

    • 翻譯《幾何原本》(前六卷)

    • 繪製《坤輿萬國全圖》

鴉片戰爭至洋務運動(1840-1890年代)

  • 時代特徵:被迫開放後的系統引進

  • 主要機構:同文館、江南製造局翻譯館

  • 重要譯著

    • 《代數學》、《談天》等科學著作

    • 《萬國公法》等社會科學書籍

維新變法至新文化運動(1890-1920年代)

  • 轉型特點:從技術層面轉向制度與思想層面

  • 代表人物:嚴復、梁啟超、蔡元培等

  • 重要貢獻

    • 系統翻譯西方政治、經濟、哲學著作

    • 引入民主、科學等現代觀念


主要內容

科學技術

  • 天文曆法:引入地圓說、行星運動理論

  • 數學:歐幾里得幾何、代數學、微積分

  • 物理與工程:力學、光學、機械製造技術

  • 醫學:解剖學、西醫診療方法

人文社會科學

  • 哲學思想:亞里斯多德哲學、啟蒙思想

  • 政治法律:憲政理論、國際法體系

  • 經濟學說:古典經濟學理論

  • 教育制度:現代學校教育模式

文化藝術

  • 繪畫技法:透視法、油畫技術

  • 音樂理論:西方樂理、樂器

  • 建築風格:巴洛克式教堂建築


傳播途徑

人員交流

  • 傳教士活動:早期以耶穌會士為主,後期新教傳教士增多

  • 留學生派遣:1870年代後幼童留美、赴歐留學興起

  • 外國專家聘用:洋務企業、新式學堂聘請西方技術人員

出版翻譯

  • 西書翻譯:從個人翻譯發展到機構化翻譯

  • 報刊出版:《東西洋考每月統記傳》、《萬國公報》等

  • 教科書編纂:新式學堂採用西方教材體系

教育機構

  • 教會學校:開設西式課程的早期教育機構

  • 新式學堂:同文館、北洋大學等官辦教育機構

  • 大學建立:晚清民初現代大學制度的建立


影響與意義

科學技術領域

  • 推動中國傳統科學的現代轉型

  • 奠定近代中國科學發展的基礎

  • 改變傳統「格物致知」的認知方式

思想文化層面

  • 衝擊「華夷之辨」的傳統觀念

  • 引入民主、自由、平等現代價值

  • 促進中國知識分子思想解放

社會變革方面

  • 為洋務運動、維新變法提供理論資源

  • 推動科舉制度廢除與教育改革

  • 影響近代中國社會轉型的方向


代表人物

西方傳教士

  • 利瑪竇(Matteo Ricci):開創「適應策略」,合作翻譯多部著作

  • 湯若望(Johann Adam Schall von Bell):主持修訂曆法,任欽天監監正

  • 傅蘭雅(John Fryer):江南製造局翻譯館主要譯者

中國知識分子

  • 徐光啟:明末科學家,與利瑪竇合譯《幾何原本》

  • 李之藻:協助介紹西方天文、數學知識

  • 嚴復:系統翻譯《天演論》等西方社科名著


爭議與反思

文化衝突問題

  • 西學與中學的體用之爭

  • 科學與儒家價值觀的緊張關係

  • 基督教與中國傳統信仰的衝突

吸收方式爭論

  • 「中體西用」的指導思想

  • 全盤西化與文化本位之爭

  • 選擇性吸收帶來的片面性

歷史評價差異

  • 促進現代化vs.文化侵略的雙重性

  • 被動接受與主動選擇的複雜互動

  • 對中國傳統文化斷裂的影響評估


現代啟示

  • 文化交流中的主體性保持

  • 科技引進與文化適應的平衡

  • 全球化時代的跨文化對話經驗

  • 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的路徑探索

西學東漸作為持續數百年的文化傳播過程,不僅改變了中國的知識體系和社會結構,也深刻影響了東亞文化圈的現代化進程,其歷史經驗對當代跨文化交流仍具重要參考價值。

附件列表


0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

上一篇 萬用字元    下一篇 走合車

標簽

暫無標簽

同義詞

暫無同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