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達百科  > 所屬分類  >  百科   
[0]

樂山大佛

目錄

基本概況

樂山大佛樂山大佛

樂山大佛,又名「凌雲大佛」,位於中國四川省樂山市南岷江東岸的凌雲寺旁,是世界上最高的石刻佛像。大佛為彌勒佛坐像,通高71米,始建於唐代,歷時約90年完成,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智慧與藝術的結晶,也是世界文化遺產之一。


歷史背景

2.1 建造緣起

樂山大佛的建造始於唐玄宗開元元年(713年),由僧人海通禪師發起。當時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匯流處水勢湍急,常發生船難,海通禪師為鎮壓水患、保佑百姓平安,決定開鑿大佛。

2.2 建造過程

大佛的建造歷經三代工匠,由海通禪師主持開工,其後由節度使章仇兼瓊和韋皋續建,直至唐德宗貞元十九年(803年)完工,前後耗時約90年。

2.3 歷代修繕

由於自然風化與戰亂影響,大佛歷代均有修繕,較重要的包括:

  • 宋代:進行大規模維修,增設木構樓閣保護佛身。

  • 明清時期:多次修補佛像表面。

  • 近現代:20世紀後,政府加強保護,並進行科學修復。


建築特色

3.1 佛像結構

樂山大佛依山而鑿,整體結構包括:

  • 頭部:高14.7米,寬10米,螺髻1021個。

  • 耳朵:長7米,內部為木架結構。

  • 眼睛:半睜半閉,神態莊嚴。

  • 雙手:撫膝而坐,姿態穩重。

  • 腳部:寬8.5米,可容納百人站立。

3.2 排水系統

大佛內部設有巧妙的排水系統,包括:

  • 髮髻排水:螺髻間設有暗溝,引導雨水。

  • 衣紋排水:佛身衣褶形成天然水道,減少雨水侵蝕。


文化與宗教意義

4.1 佛教象徵

樂山大佛為彌勒佛造像,象徵慈悲與未來佛的降臨,體現唐代佛教文化的興盛。

4.2 世界遺產

1996年,樂山大佛與峨眉山一同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名錄》。


旅遊資訊

5.1 地理位置

  • 地址:四川省樂山市市中區凌雲路2435號。

  • 交通:可從成都搭乘高鐵或巴士前往樂山市,再轉乘公交或出租車抵達景區。

5.2 開放時間

  • 旺季(4月1日-10月7日):07:30-18:30

  • 淡季(10月8日-次年3月31日):08:00-17:30

5.3 周邊景點

  • 凌雲寺:大佛旁的千年古剎。

  • 烏尤寺:與凌雲寺並稱「凌烏二寺」。

  • 麻浩崖墓:東漢時期的崖墓群。


保護與現狀

由於風化、酸雨等自然因素,大佛表面出現剝落,近年來政府加強保護措施,包括:

  • 定期檢測與修復。

  • 限制遊客數量,減少人為損害。

  • 運用現代科技進行三維掃描與建模,以利長期維護。

樂山大佛不僅是中國石刻藝術的巔峰之作,更是人類文明的重要遺產,吸引全球遊客前來瞻仰。

附件列表


0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

上一篇 杭州西湖    下一篇 武夷山

標簽

暫無標簽

同義詞

暫無同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