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達百科  > 所屬分類  >  百科   
[0]

莫高窟(敦煌)

目錄

概述

莫高窟(敦煌)莫高窟(敦煌)

莫高窟,又稱「千佛洞」,位於中國甘肅省敦煌市東南25公里的鳴沙山東麓斷崖上,是世界著名的佛教藝術寶庫。它是絲綢之路上最重要的文化遺產之一,以其豐富的壁畫、雕塑和藏經洞文物聞名於世。1961年,莫高窟被列為中國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7年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歷史沿革

2.1 開鑿背景

莫高窟的開鑿始於十六國時期(公元366年),相傳僧人樂僔在此見到佛光,遂開鑿第一個洞窟。此後歷經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朝代的不斷擴建,形成規模宏大的石窟群。

2.2 鼎盛時期

唐代(618–907年)是莫高窟藝術的巔峰時期,由於絲綢之路的繁榮,敦煌成為東西方文化交流的中心,石窟的數量和藝術水平達到高峰。

2.3 衰落與重新發現

宋代以後,隨著海上絲綢之路的興起,敦煌逐漸衰落。1900年,道士王圓籙發現藏經洞(第17窟),內藏數萬件古代文獻,引起國際學術界的關注,但也導致大量文物流失海外。


藝術特色

3.1 壁畫

莫高窟現存壁畫約4.5萬平方米,內容包括佛教故事、飛天、供養人畫像等,色彩鮮艷,線條流暢,展現了古代繪畫藝術的高度成就。

3.2 雕塑

石窟內有泥塑造像2000餘尊,題材以佛像、菩薩、弟子、天王為主,風格隨時代演變,從北朝的粗獷到唐代的豐滿優美。

3.3 建築形式

莫高窟的洞窟形制多樣,包括中心塔柱窟、覆斗頂窟、大像窟等,反映了不同時期的建築風格和宗教需求。


重要洞窟與文物

4.1 藏經洞(第17窟)

藏經洞內發現了約5萬件文書,包括佛經、官府文書、社會經濟資料等,是研究古代中國和中亞歷史的珍貴資料。

4.2 九層樓(第96窟)

窟內供奉世界最大的室內泥塑彌勒佛像,高35.5米,外建九層木構樓閣,成為莫高窟的標誌性建築。

4.3 飛天壁畫

莫高窟的飛天形象優美,尤以唐代飛天最為著名,展現了古代藝術家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保護與研究

5.1 現代保護措施

由於自然風化和人為破壞,莫高窟面臨嚴重的保護挑戰。中國政府與國際組織合作,採取數位化保護、限制遊客數量等措施。

5.2 敦煌研究院

成立於1944年,專門負責莫高窟的保護、研究和宣傳工作,推動了敦煌學的發展。


旅遊資訊

6.1 開放時間

  • 旺季(4月1日–11月30日):08:00–18:00

  • 淡季(12月1日–3月31日):09:00–17:30

6.2 參觀須知

  • 遊客需提前預約,部分特窟需額外購票。

  • 洞窟內禁止拍照,以保護文物。


文化影響

莫高窟的藝術與文化對後世影響深遠,成為中國傳統藝術的重要源泉,並在國際上享有極高聲譽,被譽為「東方羅浮宮」。

附件列表


0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

上一篇 稻城亞丁    下一篇 華中地區

標簽

暫無標簽

同義詞

暫無同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