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達百科  > 所屬分類  >  百科   
[0]

二十四孝圖(古代宣揚孝道的讀物)

目錄

概述

二十四孝圖(古代宣揚孝道的讀物)二十四孝圖(古代宣揚孝道的讀物)

《二十四孝圖》是中國古代宣揚孝道文化的重要讀物,通過二十四個典型孝行故事,圖文並茂地展現傳統孝道思想。該作品成書於元代,由郭居敬編撰,成為明清時期廣泛流傳的蒙學教材,對中國傳統倫理道德教育產生深遠影響。


歷史淵源

起源發展

孝道觀念早在先秦時期就已形成,《孝經》確立了孝的理論體系。漢代"以孝治天下",孝道被提升為國家意識形態。魏晉南北朝時期,孝子故事開始系統整理,如《孝子傳》等著作出現。

成書過程

元代福建延平人郭居敬(字義祖)將歷代流傳的孝子故事輯錄整理,編成《全相二十四孝詩選》,簡稱《二十四孝》。此書問世後迅速流傳,成為宣揚孝道的經典教材。


內容構成

故事分類

二十四個孝行故事可分為幾類:

  1. 奉養類:如子路負米、黃香扇枕

  2. 侍疾類:如文帝嘗藥、吳猛飽蚊

  3. 安葬類:如董永賣身、丁蘭刻木

  4. 極端孝行:如郭巨埋兒、王祥臥冰

代表性故事

  1. 孝感動天:舜帝孝行感動天地,大象耕田、鳥兒除草

  2. 親嘗湯藥:漢文帝劉恆為母親嘗藥三年

  3. 嚙指痛心:曾參母子心靈感應

  4. 百里負米:子路不遠百里為父母背米

  5. 蘆衣順母:閔損寬恕繼母虐待

  6. 鹿乳奉親:郯子扮鹿取乳療親


藝術表現

圖文形式

《二十四孝圖》採用"左圖右史"形式,每則故事配插圖與簡要文字說明,圖畫生動形象,文字通俗易懂,便於傳播。

表現手法

  1. 寫實手法:如黃香扇枕、陸績懷橘等生活化場景

  2. 誇張手法:如孟宗哭竹生筍、王祥臥冰求鯉等神異情節

  3. 象徵手法:通過自然現象表現孝感天地


文化影響

社會教化

《二十四孝圖》成為傳統社會道德教範本,通過:

  • 蒙學教育:作為兒童啟蒙讀物

  • 家庭傳承:長輩教育晚輩的教材

  • 公共宣傳:祠堂、牌坊等建築裝飾題材

藝術衍生

影響多種藝術形式發展:

  1. 繪畫:明清時期各種版本插圖

  2. 戲曲:孝子故事改編為戲劇

  3. 工藝:瓷器、木雕、刺繡等工藝品題材


現代評價

積極意義

  1. 弘揚敬老愛老傳統美德

  2. 強調家庭倫理和親情紐帶

  3. 提供歷史文化研究素材

時代局限

  1. 部分極端孝行(如埋兒奉母)違背人性

  2. 包含封建迷信色彩(如孝感天地)

  3. 某些故事宣揚愚孝思想


版本流變

主要版本

  1. 元代刻本:郭居敬原編,現存稀少

  2. 明代增補本:增加插圖,故事略有調整

  3. 清代普及本:版本眾多,流傳最廣

現代出版

當代出版多種改編版本:

  • 白話譯注本

  • 兒童繪本

  • 學術研究專著


相關文物

  1. 石刻:各地孝堂山石刻、墓室畫像石

  2. 繪畫:明清時期彩繪本、版畫

  3. 建築裝飾:祠堂、牌坊上的二十四孝圖浮雕

《二十四孝圖》作為中國傳統孝文化的重要載體,其歷史價值和文化意義值得深入研究,對其中的精神內涵應當辯證繼承,弘揚其尊老敬老的合理核心,摒棄不合時宜的封建內容。

附件列表


0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

上一篇 乙太網控制器    下一篇 五穀雜糧

標簽

暫無標簽

同義詞

暫無同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