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達百科  > 所屬分類  >  百科   
[0]

吳郭魚

目錄

物種概述

吳郭魚吳郭魚

吳郭魚(學名:Oreochromis mossambicus),又稱莫三比克口孵魚非洲鯽魚,屬於鱸形目慈鯽科(Cichlidae)的熱帶淡水魚類。原產於非洲莫三比克一帶的淡水流域,現已廣泛引進至全球熱帶及亞熱帶地區養殖,成為世界重要的經濟魚種之一。


形態特徵

吳郭魚體型側扁,呈橢圓形,成年體長通常為20-35厘米,最大可達40厘米。其特徵包括:

  • 頭部:頭部比例較大,口端位且略斜

  • 鱗片:體被圓鱗,側線分為上下兩段

  • 體色:通常為灰褐色或黃褐色,腹部顏色較淺,繁殖期雄性體色會變深並出現婚姻色

  • 背鰭:背鰭硬棘發達,具15-18條硬棘和10-13條軟條


生態習性

棲息環境

吳郭魚適應力極強,能生存於:

  • 淡水及半鹹水環境

  • 水溫18-35℃(最適25-30℃)

  • pH值5-9的水體

  • 低溶氧環境(可耐受2mg/L以下)

食性

雜食性魚類,以:

  • 藻類

  • 水生植物

  • 浮游生物

  • 有機碎屑

  • 小型水生昆蟲為食

繁殖特性

  • 性成熟早:3-6個月即可達性成熟

  • 繁殖力強:每年可產卵4-11次

  • 口孵行為:雌魚將受精卵含在口中孵化(約2-3周)

  • 護幼行為:幼魚遇危險會游回母魚口中躲避


養殖產業

全球分布

吳郭魚現已成為全球第二大養殖魚類(僅次於鯉魚),主要養殖國家包括:

  • 中國(華南地區為主)

  • 東南亞各國

  • 拉丁美洲

  • 非洲

  • 美國南部

養殖優勢

  • 生長快速(6-8個月可達上市規格)

  • 飼料轉化率高

  • 抗病力強

  • 適應集約化養殖

主要品系

常見養殖品種包括:

  • 尼羅吳郭魚(Oreochromis niloticus)

  • 吉利吳郭魚(Oreochromis aureus)

  • 紅吳郭魚(經選育的紅色變種)


營養價值

吳郭魚肉質細嫩,營養豐富:

  • 蛋白質含量高:約18-20%

  • 脂肪含量低:僅1.7-2.5%

  • 富含不飽和脂肪酸

  • 含有多種礦物質(鈣、磷、鐵等)

  • 維生素含量豐富(特別是B群維生素)


食用與料理

烹飪方式

  • 清蒸

  • 紅燒

  • 煎炸

  • 煮湯

  • 烤魚

常見菜式

  • 豆瓣吳郭魚

  • 檸檬蒸吳郭魚

  • 鹽烤吳郭魚

  • 吳郭魚味噌湯


注意事項

  1. 土腥味問題:養殖環境不佳易導致魚肉有土腥味,可通過清水暫養改善

  2. 小刺較多:食用時需注意細小肌間刺

  3. 生態風險:在非原生地區可能成為入侵物種,影響本地生態

吳郭魚因其養殖效益高、營養價值好,已成為全球水產養殖的重要品種,在解決糧食安全問題上發揮重要作用。

附件列表


0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

上一篇 向後相容    下一篇 味噌

標簽

暫無標簽

同義詞

暫無同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