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達百科  > 所屬分類  >  百科   
[0]

天婦羅

目錄

起源與歷史

天婦羅天婦羅

天婦羅(日語:天ぷら,Tempura)是一種源自日本的油炸食品,但其起源可追溯至16世紀葡萄牙傳教士帶入日本的烹飪技術。最初稱為「葡國揚」(peixinhos da horta),後經日本本土化改良形成現今風格。江戶時代(1603-1868)開始在街頭流行,成為平民美食,並逐漸發展出精緻的懷石料理版本。


名稱由來

「天婦羅」一詞可能源自葡萄牙語「temporas」(指天主教齋戒期)或拉丁語「ad tempora quadragesimae」,原指不使用肉類的料理方式。另一說法認為「天」指油炸、「婦羅」為麵衣之意。日語漢字寫作「天麩羅」或「天ぷら」,中文普遍採用「天婦羅」譯名。


主要材料與分類

海鮮類

  • 蝦天婦羅(エビ天):最經典款式,常用斑節蝦或白蝦

  • 魚類:沙鮻魚、銀魚、牡蠣等白肉魚

  • 軟體動物:烏賊、貝柱等

蔬菜類

  • 根莖類:地瓜、牛蒡、胡蘿蔔

  • 葉菜類:紫蘇葉、南瓜花、春菊

  • 菌菇類:香菇、杏鮑菇、金針菇

特殊變種

  • かき揚げ(混合炸):多種食材混合的小型天婦羅

  • 磯部揚げ:包裹海苔的海鮮天婦羅


製作工藝

麵衣調製

  • 低筋麵粉與冰水以1:1比例混合

  • 添加蛋黃增加酥脆度(關東風格)或僅用水(關西風格)

  • 關鍵在於保持低溫(約5℃)和避免過度攪拌

油炸技巧

  • 油溫控制:蔬菜類170℃、海鮮類180℃

  • 使用芝麻油或混合油(沙拉油:芝麻油=4:1)

  • 分兩次油炸(先定型後催脆)的「二度揚」技法


地域特色

關東風格

  • 麵衣較厚,常用芝麻油

  • 代表性店家:東京「天婦羅近藤」

關西風格

  • 麵衣輕薄,突出食材原味

  • 代表性吃法:京都「八寸」懷石料理中的天婦羅

沖繩變體

  • 稱為「ヒラヤーチー」,使用本土食材如苦瓜


食用方式

調味料

  • 天汁(つゆ):混合鰹魚高湯、醬油、味醂的蘸汁

  • 鹽:抹茶鹽、柚子鹽、岩鹽等

  • 蘿蔔泥:解膩用

搭配組合

  • 天丼:蓋飯形式

  • 天茶:茶泡飯形式

  • 定食:配味噌湯與漬物


文化地位

  • 與壽司、蕎麥麵並稱「江戶三味」

  • 高級料亭會依季節更換食材(春季櫻花蝦、秋季松茸)

  • 2013年被登錄為日本非物質文化遺產「和食」的組成部分


營養價值

每100克約含:

  • 熱量:220-300大卡

  • 蛋白質:8-12克(海鮮類較高)

  • 注意點:高油脂食品,建議搭配解膩的綠茶或大麥茶


保存與再加熱

  • 現炸現吃為最佳

  • 冷藏保存不超過24小時

  • 再用烤箱(180℃/3分鐘)或氣炸鍋恢復酥脆


世界影響

  • 巴西有改良版「tempurá」,使用更多熱帶食材

  • 韓國稱為「튀김」,常見於街頭小吃

  • 歐美高級餐廳會融合本地食材(如蘆筍、洋薊)

(注:本內容參考百度百科並結合專業料理知識補充完善)

天婦羅的定義

天婦羅天婦羅

天婦羅(日語:天ぷら,羅馬音:Tenpura)是日本料理中的一種油炸食品,主要使用海鮮、蔬菜等食材,裹上小麥粉與雞蛋調製的麵糊後油炸而成。這種烹飪方式源自葡萄牙,於16世紀傳入日本,經過本土化改良後成為日本代表性的料理之一。


歷史起源

天婦羅的歷史可追溯至16世紀的南蠻貿易時期:

  • 葡萄牙傳入:1543年葡萄牙人抵達日本種子島,帶來了「油炸」的烹飪技術

  • 名稱由來:一說源自葡萄牙語"temporas"(天主教齋戒日),另一說來自"temperar"(烹調之意)

  • 江戶時期發展:17世紀後期在江戶(今東京)街頭流行,成為平民美食

  • 現代演變:明治維新後逐漸精緻化,發展出專門的天婦羅料理店


主要食材

天婦羅的食材選擇十分廣泛,主要分為以下幾類:

海鮮類

  • 蝦(最具代表性的天婦羅食材)

  • 魚類(如白身魚、沙鮻魚)

  • 貝類(如牡蠣、扇貝)

  • 魷魚、章魚等軟體動物

蔬菜類

  • 茄子

  • 青椒

  • 地瓜

  • 南瓜

  • 香菇

  • 蓮藕

  • 洋蔥

其他食材

  • 雞蛋(鶏卵天ぷら)

  • 海苔

  • 銀杏

  • 紫蘇葉


製作方法

基本步驟

  1. 食材準備:海鮮去殼去腸,蔬菜切片或切塊

  2. 調製麵衣:小麥粉、雞蛋與冰水混合(比例約1:1:1.5)

  3. 裹粉:食材先沾薄麵粉,再裹麵衣

  4. 油炸:油溫控制在170-180°C,炸至金黃色

  5. 瀝油:炸好後置於網架上瀝除多餘油分

專業技巧

  • 低溫炸(160°C):用於根莖類等難熟食材

  • 高溫炸(180-190°C):用於易熟的海鮮和葉菜

  • 雙重炸法:先低溫炸熟,再高溫炸脆


種類區分

按地域分類

  • 關東風:麵衣較薄,油多用芝麻油

  • 關西風:麵衣較厚,油多用沙拉油

  • 長崎天婦羅:受中國影響,常與麵條同食

按形式分類

  • 立食天婦羅:江戶時期街邊立食的平民小吃

  • 天婦羅定食:搭配米飯、味噌湯的套餐

  • 天丼:天婦羅蓋飯

  • 天婦羅蕎麥/烏龍麵:搭配麵食


食用方式

傳統吃法

  • 鹽味:搭配岩鹽或抹茶鹽

  • 醬汁:蘸天つゆ(混合醬油、味醂、高湯的醬汁)

  • 蘿蔔泥:搭配磨碎的白蘿蔔和薑末

現代變奏

  • 搭配美乃滋

  • 做成天婦羅壽司

  • 天婦羅三明治


營養價值

主要營養成分

  • 蛋白質(來自海鮮和雞蛋)

  • 碳水化合物(麵衣提供)

  • 維生素(蔬菜食材)

  • 不飽和脂肪酸(優質油炸用油)

健康注意

  • 熱量較高,每100克約含200-300大卡

  • 建議搭配大量蔬菜平衡飲食

  • 使用新鮮油品可減少有害物質


文化意義

  • 節慶食物:日本某些地區在節日會製作特別的天婦羅

  • 藝術表現:高級天婦羅講究色彩搭配與擺盤美學

  • 國際影響:已成為代表日本料理的國際知名菜餚之一


相關器具

專業工具

  • 天婦羅鍋(深底銅鍋最佳)

  • 瀝油網架

  • 長筷子(天ぷら箸)

  • 溫度計

家庭簡化工具

  • 普通深鍋

  • 廚房紙巾(吸油用)

  • 濾網


保存方法

  • 短期保存:置於通風處,2小時內食用最佳

  • 冷藏保存:不建議,會使麵衣變軟

  • 復熱技巧:可用烤箱或氣炸鍋恢復酥脆口感


知名店家

  • 東京:近藤天ぷら、深町天ぷら

  • 大阪:天ぷら中山

  • 京都:八坂圓堂


國際變體

  • 中國:稱為「日本炸蝦」

  • 韓國:添加辣椒粉的韓式天婦羅

  • 西方:天婦羅炸蝦常出現在融合料理中

天婦羅從平民小吃到高級料理的演變,體現了日本飲食文化對外來事物的吸收與創新,如今已成為享譽世界的日本料理代表之一。

附件列表


0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

上一篇 大滿貫(術語)    下一篇 天津三絕

標簽

暫無標簽

同義詞

暫無同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