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功
定義與基本概念

做功(Work)是物理學中一個基本概念,描述能量從一種形式轉換為另一種形式的過程。在力學中,當物體受到力的作用並沿力的方向發生位移時,我們說力對物體做了功。做功的過程實質上是能量轉移的過程,其國際單位為焦耳(Joule,簡稱J)。
物理學中的計算公式
在經典力學中,做功的計算公式為:
W = F × s × cosθ
其中:
W 代表做功(單位:焦耳J)
F 代表作用力的大小(單位:牛頓N)
s 代表物體位移的大小(單位:米m)
θ 代表作用力方向與位移方向之間的夾角
當力的方向與位移方向相同時(θ=0°),cosθ=1,公式簡化為W=F×s;當力的方向與位移方向垂直時(θ=90°),cosθ=0,此時力不做功。
正功與負功
根據力與位移方向的角度關係,做功可分為:
正功:當0°≤θ<90°時,cosθ>0,力對物體做正功,表示力對物體運動起推動作用,能量從施力物體轉移到受力物體。
零功:當θ=90°時,cosθ=0,力不做功。例如勻速圓周運動中向心力始終與運動方向垂直,不做功。
負功:當90°<θ≤180°時,cosθ<0,力對物體做負功,表示力阻礙物體運動,能量從受力物體轉移到施力物體。此時也可以說物體克服該力做功。
功與能的關係
功與能密切相關,功是能量轉化的量度。這一關係體現在:
動能定理:合外力對物體所做的功等於物體動能的變化量。W_net = ΔK = K₂ - K₁
勢能變化:保守力(如重力、彈力等)做功等於相應勢能變化的負值。W_保守力 = -ΔU
機械能守恆:當只有保守力做功時,系統的機械能(動能+勢能)保持不變。
不同類型的功
機械功
最常見的功類型,涉及力與位移的乘積,如推動物體、舉起重物等。
電功
在電學中,電場力移動電荷所做的功:W = q × U其中q為電荷量,U為電勢差。
熱力學功
在熱力學系統中,功包括:
體積功:氣體膨脹或壓縮時對外界做的功
非體積功:如電功、表面功等
功率的概念
功率(Power)是描述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定義為單位時間內所做的功:
P = W/t
國際單位為瓦特(Watt,簡稱W),1W=1J/s。功率越大表示做功越快。
實際應用實例
斜面做功:將物體沿斜面推上高處,所需做功W=mgh(h為垂直高度),比直接舉起做功相同,但所需力較小。
彈簧做功:壓縮或拉伸彈簧時,彈力做功W=(1/2)kx²(k為彈簧係數,x為形變量)。
重力做功:只與初末位置高度差有關,與路徑無關,W=mgΔh。
摩擦力做功:一般為負功,轉化為熱能散失。
注意事項與常見誤區
做功必須同時具備力和位移兩個要素,缺一不可。
判斷是否做功時,應看力的作用點是否有位移,而非單純看物體是否運動。
當多個力作用於物體時,總功等於各力做功的代數和,也等於合外力做的功。
功是過程量,與具體路徑有關(保守力做功除外)。
日常生活中常說的"工作"與物理學中的"做功"概念不同,需注意區分。
歷史發展
功的概念最早由法國數學家加斯帕爾-古斯塔夫·科里奧利提出,並由英國物理學家詹姆斯·普雷斯科特·焦耳通過實驗確立了熱功當量,為能量守恆定律奠定了基礎。19世紀中期,功與能的概念逐漸明確並成為物理學的核心概念之一。
附件列表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
上一篇 仕途經濟 下一篇 六書(漢字造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