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達百科  > 所屬分類  >  百科   
[0]

潟湖

目錄

定義與形成

潟湖潟湖

潟湖(拼音:xì hú,注音:ㄒㄧˋ ㄏㄨˊ)是指由海岸沙洲或珊瑚礁部分或完全與外海隔離而形成的鹹水或半鹹水水域。這種特殊的地理形態主要形成於平緩的砂質海岸地區,當沿岸流攜帶的泥沙在近岸處堆積,逐漸形成一道與海岸平行的沙洲,最終將部分海域封閉而形成潟湖。


主要特徵

  1. 地理隔離性:潟湖通常被沙洲、沙嘴或珊瑚礁與主海體隔開

  2. 水體特性:水體鹽度可從淡水到超鹹水不等,取決於淡水輸入和蒸發量

  3. 生態多樣性:常成為重要的濕地生態系統

  4. 水深較淺:多數潟湖水深不超過數米

  5. 潮汐影響:通過一個或多個潮汐通道與外海相連


形成過程

潟湖的形成通常經歷以下階段:

  • 沿岸流搬運泥沙平行海岸沉積

  • 沙嘴逐漸延伸並彎曲

  • 沙洲最終封閉部分海域

  • 形成與外海相連的潮汐通道

  • 水體逐漸淡化或鹹化(視氣候條件)


類型分類

按地理位置分

  1. 海岸潟湖:形成於大陸海岸線附近

  2. 珊瑚礁潟湖:由環礁或堡礁圍繞形成

按鹽度分

  1. 鹹水潟湖:蒸發量大於淡水輸入

  2. 半鹹水潟湖:淡水與海水混合

  3. 淡水潟湖:長期與海洋隔絕後淡化


生態價值

潟湖生態系統具有以下重要功能:

  • 生物多樣性熱點:提供魚類、貝類、鳥類等重要棲息地

  • 自然過濾器:淨化陸源污染物

  • 緩衝帶:減輕風暴潮對海岸的侵蝕

  • 碳匯功能:濕地植物固定大氣二氧化碳

  • 經濟資源:支持漁業、旅遊等產業


全球著名潟湖

  1. 威尼斯潟湖(義大利):世界最著名的潟湖城市所在地

  2. 澙湖(中國):浙江沿海的典型潟湖群

  3. 環礁潟湖(馬爾地夫):珊瑚礁形成的環形潟湖

  4. 帕圖斯潟湖(巴西):南美洲最大的潟湖

  5. 七股潟湖(台灣):曾文溪口形成的濕地生態區


人類利用

歷史上人類對潟湖的利用包括:

  • 鹽業生產:利用蒸發作用曬鹽

  • 港口建設:天然避風港

  • 水產養殖:養殖魚、蝦、貝類

  • 農業開發:圍墾造田

  • 旅遊休閒:發展觀光業


環境問題

現代潟湖面臨的主要威脅:

  1. 富營養化:農業徑流導致優養化

  2. 淤積:上游泥沙輸入增加

  3. 開發壓力:過度圍墾和建設

  4. 海平面上升:氣候變化影響

  5. 生物入侵:外來物種威脅原生生態


保護措施

國際上常見的潟湖保護方法:

  • 設立濕地保護區(如拉姆薩公約保護地)

  • 控制污染源排放

  • 恢復潮汐通道連通性

  • 監測水質和生態變化

  • 推動永續利用政策

潟湖作為陸海交界的特殊生態系統,在維持海岸帶平衡和生物多樣性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需要人類更多的關注和保護。

附件列表


0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

上一篇 流年(王菲演唱歌曲)    下一篇 火山孝子

標簽

暫無標簽

同義詞

暫無同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