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虯臥龍
詞語釋義

「盤虯臥龍」是一個中文成語,形容樹木、藤蔓或枝幹曲折盤繞,如同虯龍(傳說中的一種無角龍)蜿蜒盤踞的姿態。該詞多用於描繪自然景觀中枝幹粗壯、形態奇特的古樹或藤本植物。
詞語來源
「盤虯臥龍」由兩個詞組合而成:
「盤虯」:指彎曲盤繞的虯龍,比喻枝幹的曲折形態。
「臥龍」:原指潛伏的龍,後引申為隱而未顯的傑出人物,此處比喻樹木如龍般盤臥的姿態。
該詞常見於古典文學及現代散文,用以形容自然景物的蒼勁與生命力。
文學作品中的應用
「盤虯臥龍」一詞在文學作品中常被用來描繪古樹、老藤或奇石的形態,例如:
《紫藤蘿瀑布》(宗璞):文中以「盤虯臥龍般的枝幹」形容紫藤蘿的老枝盤曲纏繞之態,展現其頑強的生命力。
古典詩詞中亦常見類似意象,如形容松柏、古梅等植物的蒼勁姿態。
自然景觀中的表現
在自然界中,「盤虯臥龍」的現象常見於以下植物或景觀:
古樹:如黃山的迎客松、千年銀杏等,枝幹粗壯扭曲,呈現龍蟠之姿。
藤本植物:如紫藤、凌霄花等,老藤盤繞如龍蛇蜿蜒。
奇石:某些風化或侵蝕形成的岩石,紋理曲折如龍形,亦可用此詞形容。
文化象徵意義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龍象徵權威、力量與祥瑞,而「盤虯臥龍」的意象則被賦予以下寓意:
堅韌不拔:形容植物歷經風霜仍頑強生長。
隱而不露:如同臥龍潛伏,暗指人才或事物尚未顯露其真正實力。
自然之美:體現中國傳統審美中對蒼勁、古拙之美的推崇。
相關詞語與近義詞
盤根錯節:形容樹根交錯糾纏,比喻事情複雜難解。
龍蟠虎踞:形容地勢險要或氣勢雄偉,常用於描寫山勢或建築。
虯枝勁幹:專指樹木枝幹彎曲而有力。
現代應用
如今,「盤虯臥龍」一詞不僅用於文學描寫,也被應用於:
園林景觀設計:刻意塑造樹木的盤曲形態,營造古典意境。
藝術創作:國畫、雕塑等藝術形式中,常以此為題材表現自然之美。
比喻用法:引申形容事物或人的潛藏力量或複雜結構。
總結
「盤虯臥龍」是一個富有畫面感的詞語,既描繪了自然界中植物盤繞的蒼勁姿態,也承載了中國文化中對龍的崇拜與對自然力量的讚嘆。無論是在文學、藝術還是日常生活中,這一詞彙都能生動傳達出曲折而有力的美感。
附件列表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
上一篇 盈不可久 下一篇 目錄(日本武術段位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