阡陌(漢語詞語)
詞語釋義

阡陌(拼音:qiān mò)是一個漢語詞語,原指田間縱橫交錯的小路,後引申為多種含義。該詞由"阡"和"陌"兩個字組成,"阡"指南北走向的田間小路,"陌"指東西走向的田間小路。
詞源考證
"阡陌"一詞最早見於戰國時期的文獻:
《史記·商君列傳》:"為田開阡陌封疆。"
《漢書·食貨志》:"富者田連阡陌,貧者無立錐之地。"在古漢語中,"阡"和"陌"最初是兩個獨立的詞,後逐漸結合成複合詞使用。
本義解析
阡陌的本義是指田間縱橫交錯的道路系統:
阡:指南北走向的田間道路,寬度較大
陌:指東西走向的田間道路,寬度較小這種道路系統將農田劃分成規則的區塊,便於耕作和管理。
引申意義
隨著語言發展,"阡陌"一詞產生了多種引申義:
田野、田地的代稱:如"阡陌縱橫"形容田野景象
道路、途徑的泛稱:如"城市阡陌"指城市街道
比喻途徑、方法:如"學問之阡陌"指學術門徑
社會階層的象徵:如"田連阡陌"形容地主擁有大量土地
歷史演變
阡陌制度在中國歷史上經歷了重要變化:
商鞅變法時期:廢除井田制,"開阡陌",允許土地買賣
秦漢時期:阡陌成為土地私有制的標誌
唐宋以後:阡陌一詞逐漸從實用功能轉向文學意象
文學應用
"阡陌"在中國文學中是一個常見意象:
陶淵明《桃花源記》:"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王維《渭川田家》:"斜陽照墟落,窮巷牛羊歸。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荊扉。雉雊麥苗秀,蠶眠桑葉稀。田夫荷鋤至,相見語依依。即此羨閒逸,悵然吟式微。"這些作品中的"阡陌"既有實指,也有象徵田園生活的意味。
相關詞語
與"阡陌"相關的詞語和成語包括:
阡陌交通:形容田間道路交錯相通
田連阡陌:形容擁有大量土地
街巷阡陌:指城市中的大街小巷
阡陌縱橫:描繪田野間道路交錯的景象
現代使用
在現代漢語中,"阡陌"一詞的使用情況:
書面語:多用於文學作品和歷史描述
地名:中國一些地區仍保留"阡陌"作為地名
比喻用法:如"網絡阡陌"形容互聯網的複雜連接
品牌名稱:部分企業和產品以"阡陌"命名,取其連接、溝通的意象
附件列表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