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達百科  > 所屬分類  >  百科   
[0]

公因數

目錄

定義

公因數公因數

公因數(Common Divisor)是指能同時整除兩個或兩個以上整數的因數。例如,數字8和12的公因數有1、2、4,因為這些數字都能同時整除8和12。


基本概念

  • 因數:若整數a能被整數b整除(沒有餘數),則稱b是a的因數

  • 公因數:兩個或多個整數共有的因數

  • 最大公因數(GCD):一組整數的所有公因數中最大的那個


性質

  1. 普遍性:任何兩個整數至少有一個公因數1

  2. 有限性:兩個不全為零的整數的公因數個數是有限的

  3. 倍數關係:若a是b的倍數,則b的所有因數都是a和b的公因數

  4. 交換律:a和b的公因數與b和a的公因數完全相同


求法

列舉法

  1. 分別列出各數的所有因數

  2. 找出共同的因數

範例:求12和18的公因數

  • 12的因數:1, 2, 3, 4, 6, 12

  • 18的因數:1, 2, 3, 6, 9, 18

  • 公因數:1, 2, 3, 6

質因數分解法

  1. 將各數分解為質因數的乘積

  2. 取各數共有的質因數(次數取較小的)相乘

範例:求36和60的公因數

  • 36 = 2² × 3²

  • 60 = 2² × 3 × 5

  • 公有質因數:2² × 3 = 12

輾轉相除法(歐幾里得算法)

適用於較大數字的計算:

  1. 用較大數除以較小數,得餘數

  2. 用除數除以餘數,得新餘數

  3. 重複直到餘數為0,最後的非零餘數就是最大公因數


最大公因數

最大公因數(Greatest Common Divisor,簡稱GCD)是一組數中最大的公因數。求最大公因數的方法包括:

  1. 列舉所有公因數後取最大值

  2. 質因數分解法

  3. 輾轉相除法

性質

  • GCD(a,b) = GCD(b,a)

  • GCD(a,b) = GCD(-a,b)

  • GCD(a,0) = |a|

  • 若GCD(a,b)=d,則存在整數x,y使ax+by=d


應用

  1. 分數約簡:用分子分母的最大公因數約分

  2. 數論問題:解決同餘方程等問題

  3. 工程計算:計算最小公倍數的基礎

  4. 編程算法:加密算法等領域的重要基礎


相關概念

  1. 最小公倍數(LCM):與最大公因數有關係 LCM(a,b) × GCD(a,b) = a×b

  2. 互質:當兩個數的最大公因數為1時,稱這兩個數互質

  3. 擴展歐幾里得算法:不僅計算GCD,還能找到滿足貝祖等式的係數


特殊情況

  1. 0與任何數:GCD(0,a) = |a|

  2. 相同數字:GCD(a,a) = |a|

  3. 連續整數:任何兩個連續整數的公因數只有1

  4. 質數之間:不同質數的公因數只有1


歷史發展

公因數的概念最早出現在古希臘數學家歐幾里得的《幾何原本》中,其中記載了求最大公因數的輾轉相除法。中國古代的《九章算術》也有類似的方法記載。

附件列表


0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

上一篇 元服    下一篇 冰期

標簽

暫無標簽

同義詞

暫無同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