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達百科  > 所屬分類  >  百科   
[0]

去氧核糖核酸

目錄

基本概念

去氧核糖核酸去氧核糖核酸

去氧核糖核酸(Deoxyribonucleic acid,簡稱DNA)是一種生物大分子,負責儲存和傳遞遺傳信息。DNA是構成基因的主要化學物質,被稱為"生命的藍圖"。它存在於所有已知生物體(包括病毒)的細胞中,在細胞核、線粒體和葉綠體等細胞器中均有分布。


化學組成

DNA由以下基本成分構成:

  • 去氧核糖:五碳糖,與核糖相比缺少一個羥基

  • 磷酸基團:提供DNA分子的酸性特徵

  • 含氮鹼基:分為兩類

    • 嘌呤類:腺嘌呤(A)、鳥嘌呤(G)

    • 嘧啶類:胞嘧啶(C)、胸腺嘧啶(T)

這些組分通過特定方式連接形成核苷酸,進而構成DNA長鏈。


分子結構

DNA具有獨特的雙螺旋結構,這一發現被譽為20世紀最重要的科學發現之一:

雙螺旋模型

  • 由兩條反向平行的多核苷酸鏈組成

  • 鹼基配對規則:A與T配對(形成兩個氫鍵),G與C配對(形成三個氫鍵)

  • 螺旋直徑約2納米,每圈螺旋包含約10個鹼基對

  • 大溝和小溝的結構為蛋白質-DNA相互作用提供特異性結合位點

結構穩定性

  • 氫鍵維持鹼基配對特異性

  • 鹼基堆積力提供主要穩定作用

  • 磷酸骨架的負電荷需要陽離子(如Mg²⁺)中和


生物功能

DNA在生物體中發揮以下關鍵作用:

遺傳信息儲存

  • 通過鹼基序列編碼遺傳信息

  • 每三個鹼基組成一個密碼子,對應特定氨基酸

遺傳信息傳遞

  • 通過複製過程精確傳遞給子代細胞

  • 轉錄生成RNA,進而指導蛋白質合成

突變與進化

  • 自發或誘導的DNA變化為進化提供原材料

  • 修復機制維持遺傳穩定性


DNA複製

DNA複製是細胞分裂前的關鍵過程,具有以下特點:

半保留複製

  • 親代DNA的兩條鏈分別作為模板合成新鏈

  • 子代DNA分子各含一條親代鏈和一條新合成鏈

複製過程

  1. 解旋酶解開雙螺旋

  2. 引物酶合成RNA引物

  3. DNA聚合酶沿5'→3'方向延伸新鏈

  4. 岡崎片段合成後隨鏈

  5. 連接酶連接片段,完成複製

保真性機制

  • 鹼基選擇性

  • 校讀功能

  • 錯配修復系統


DNA修復

細胞擁有多種DNA修復機制:

修復類型

  • 直接修復:如光復活酶修復胸腺嘧啶二聚體

  • 切除修復:包括鹼基切除修復和核苷酸切除修復

  • 錯配修復:糾正複製錯誤

  • 重組修復:處理雙鏈斷裂

修復重要性

  • 維持基因組穩定性

  • 防止癌症發生

  • 延緩衰老過程


研究歷史

DNA研究經歷了幾個重要階段:

關鍵發現

  • 1869年:米歇爾首次從膿細胞中分離出"核素"

  • 1944年:艾弗裡證明DNA是遺傳物質

  • 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提出DNA雙螺旋模型

  • 1977年:桑格發明DNA測序方法

現代發展

  • 人類基因組計劃完成

  • CRISPR基因編輯技術興起

  • 表觀遺傳學研究深入


應用領域

DNA技術已廣泛應用於多個領域:

醫學應用

  • 基因診斷

  • 基因治療

  • 個性化醫療

法醫學

  • DNA指紋鑑定

  • 親子鑑定

  • 犯罪現場分析

農業生物技術

  • 轉基因作物

  • 分子標記輔助育種

  • 品種鑑定

工業應用

  • 重組蛋白生產

  • 生物合成

  • 環境生物修復


相關技術

現代DNA研究依賴多種先進技術:

分子生物學技術

  • PCR擴增

  • 電泳分離

  • 分子克隆

測序技術

  • 桑格測序

  • 高通量測序

  • 單分子測序

基因操作

  • 限制酶切割

  • 基因敲除

  • CRISPR-Cas9編輯

DNA研究仍在快速發展,不斷為生命科學和醫學帶來革命性突破。

附件列表


0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

上一篇 厄爾尼諾現象    下一篇 地震(自然現象)

標簽

暫無標簽

同義詞

暫無同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