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達百科  > 所屬分類  >  百科   
[0]

暗物質(物理名詞)

目錄

概念定義

暗物質(物理名詞)暗物質(物理名詞)

暗物質(Dark Matter)是指宇宙中無法通過電磁波觀測(即不發射、反射或吸收電磁輻射),但能通過引力效應推斷其存在的物質。其存在最早由瑞士天文學家弗里茨·茲威基(Fritz Zwicky)於1933年提出,目前被認為構成宇宙總質能約26.8%(與可見物質的4.9%相比)。


發現歷程

  • 1933年:茲威基研究后髮座星系團時,發現星系運動速度遠超理論預測,提出"不可見物質"假說。

  • 1970年代:薇拉·魯賓(Vera Rubin)通過星系旋轉曲線研究,證實星系外圍恆星運動速度異常,進一步支持暗物質存在。

  • 21世紀:弱引力透鏡、宇宙微波背景輻射(CMB)等觀測數據均指向暗物質的實質性影響。


基本特性

  1. 非重子性:不屬於質子、中子等常規粒子,否則會影響宇宙輕元素豐度。

  2. 弱相互作用:除引力外幾乎不參與其他基本力作用,極少與普通物質碰撞。

  3. 冷暗物質模型(CDM):主流理論認為暗物質粒子運動速度遠低於光速。


理論候選粒子

候選粒子特性說明實驗進展
WIMPs大質量弱相互作用粒子,如中性子地下實驗室探測中
軸子極輕粒子,解決強CP問題副產品ADMX等實驗驗證中
惰性中微子不參與弱力的中微子變種X射線天文觀測間接證據

觀測證據

  • 星系旋轉曲線:星系外緣恆星速度不隨距離下降,暗示暗物質暈存在。

  • 引力透鏡效應:光線經過大質量天體時扭曲程度超可見物質預測。

  • 子彈星系團(1E 0657-56):X射線觀測顯示普通物質與質量中心分離,直接證明暗物質分布。


研究意義

  1. 宇宙結構形成:暗物質引力是星系形成的"種子",決定宇宙大尺度結構。

  2. 粒子物理擴展:可能指向超對稱理論等超出標準模型的新物理。

  3. 宇宙命運關聯:與暗能量共同主導宇宙膨脹速率及終極演化。


未解之謎

  • 暗物質是否由單一粒子構成?

  • 能否與普通物質發生非引力相互作用?

  • 為何暗物質密度分布與可見物質存在相關性?

當前全球多個實驗項目(如中國錦屏地下實驗室、歐洲核子中心LHC)正試圖直接探測暗物質粒子,相關突破可能引發物理學革命性進展。

附件列表


0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

標簽

暫無標簽

同義詞

暫無同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