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達百科  > 所屬分類  >  百科   
[0]

粉碎性骨折

目錄

定義與概述

粉碎性骨折粉碎性骨折

粉碎性骨折是指骨質碎裂成三塊以上的嚴重骨折類型,屬於完全性骨折的一種。這類骨折通常由高能量外力衝擊導致,骨折線呈放射狀或不規則形態,骨碎片數量多且位移明顯。粉碎性骨折在臨床上表現為劇烈疼痛、明顯腫脹、功能喪失及異常活動等典型症狀,需要及時醫療干預以避免嚴重併發症。


病因與發病機制

直接暴力作用

當強大外力直接作用於骨骼時(如車禍撞擊、高空墜物砸傷),骨質承受壓力超過其強度極限,導致骨皮質多處斷裂。工業事故和運動傷害是常見誘因,尤其多見於交通事故中的"保險桿骨折"。

間接暴力傳導

跌落時通過肢體遠端傳導的應力(如手腕伸展著地導致肱骨髁間粉碎骨折),或肌肉突然強烈收縮(如投擲運動導致的肱骨幹螺旋形粉碎骨折)。

病理因素

骨質疏鬆、骨腫瘤(特別是轉移性骨癌)、骨髓炎等疾病會顯著降低骨強度,輕微外力即可引發病理性粉碎骨折,常見於老年人群的脊椎壓迫性骨折。


臨床分類系統

Winquist-Hansen分級

  • I級:輕度粉碎,骨折塊大於骨周徑50%

  • II級:中度粉碎,主要骨折塊小於周徑50%

  • III級:嚴重粉碎,僅保留一側骨皮質連續

  • IV級:節段性粉碎,完全喪失骨皮質連續性

AO/OTA分類

採用數字字母編碼系統,將長骨骨折分為3大類9組27亞組,粉碎程度標註為C型(複雜骨折),其中C3型為最嚴重的粉碎性骨折。


診斷方法

影像學檢查

  1. X光平片:常規拍攝正側位及斜位片,必要時加拍對照健側

  2. CT掃描:高分辨率薄層掃描(層厚≤1mm)配合三維重建,可顯示95%以上骨碎片

  3. MRI檢查:評估伴隨的軟組織損傷(韌帶、半月板、神經血管)

臨床評估要點

  • 傷肢遠端血運(足背動脈/橈動脈搏動)

  • 神經功能檢查(感覺異常區、肌力分級)

  • 筋膜室壓力監測(懷疑骨筋膜室綜合徵時)


治療原則

急診處理

遵循"PRICE"原則:

  • Protection(保護制動)

  • Rest(制動休息)

  • Ice(冰敷消腫)

  • Compression(彈性加壓)

  • Elevation(抬高患肢)

手術治療方案

  1. 內固定術

    • 鋼板螺釘系統(LC-DCP、LCP)

    • 髓內釘固定(交鎖髓內釘適用於長骨幹粉碎骨折)

    • 微創經皮固定(MIPPO技術)

  2. 外固定架

    • 臨時跨關節固定(嚴重開放性骨折)

    • 環形Ilizarov支架(伴骨缺損時)

  3. 生物材料應用

    • 同種異體骨移植

    • 磷酸鈣骨水泥填充

    • BMP-2誘導成骨

非手術治療

僅適用於:

  • 無位移的老年肱骨近端粉碎骨折

  • 全身狀況無法耐受手術者採用石膏/支具固定8-12周,定期影像學隨訪


併發症防控

早期併發症(<2周)

  • 脂肪栓塞綜合徵(典型三聯徵:低氧血症、神經症狀、瘀點皮疹)

  • 創傷性休克(積極補液維持尿量>30ml/h)

  • 感染(開放骨折感染率高達25%,需擴創+抗生素骨水泥)

晚期併發症(>2周)

  1. 骨不連:風險因素包括吸煙、糖尿病、固定不穩定,需植骨+翻修手術

  2. 畸形癒合:成角>10°或旋轉>15°需截骨矯形

  3. 創傷性關節炎:關節內粉碎骨折發生率達60%

  4. 缺血性壞死:股骨頭、距骨等終末動脈供血區高危


康復管理

分期康復計劃

  • 炎症期(0-1周):等長肌肉收縮訓練

  • 纖維癒合期(2-6周):CPM機被動活動

  • 骨痂形成期(6-12周):漸進性負重訓練

  • 塑形期(>12周):本體感覺再教育

功能評估工具

  • DASH問卷(上肢功能)

  • Harris評分(髖關節)

  • AOFAS評分(足踝功能)


預後因素

  1. 負面預後指標

    • 開放性Gustilo III型骨折

    • 關節面塌陷>2mm

    • 合併主要血管神經損傷

  2. 正面預後指標

    • 早期解剖復位(<8小時)

    • 穩定性內固定

    • 規範化康復介入


特殊人群處理

兒童粉碎骨折

保留生長板為首要原則,採用彈性髓內釘(ESIN)或外固定架,癒合時間較成人快30-50%

老年患者

骨質疏鬆性粉碎骨折首選PFNA、LISS等特殊內固定系統,術後48小時內開始抗骨松治療(雙膦酸鹽+鈣劑)


預防措施

  1. 高危職業佩戴防護裝備(建築工人安全帶)

  2. 老年人居家防跌措施(浴室防滑墊、夜間照明)

  3. 運動前充分熱身,避免技術動作變形

  4. 規律補充維生素D(維持血清濃度>30ng/ml)

註:本文所述治療方案需由專業骨科醫師根據具體情況制定個體化方案。

附件列表


0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

上一篇 等角螺線    下一篇 網格技術

標簽

暫無標簽

同義詞

暫無同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