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達百科  > 所屬分類  >  百科   
[0]

超濾

目錄

超濾概述

超濾超濾

超濾(Ultrafiltration, UF)是一種利用壓力驅動的膜分離技術,能夠有效分離溶液中的大分子、膠體、懸浮顆粒及微生物等物質。其過濾孔徑範圍通常為0.001~0.1微米,介於微濾和納濾之間,廣泛應用於水處理、食品工業、生物技術等領域。


超濾原理

超濾過程基於半透膜的篩分效應,在壓力差(通常為0.1~1 MPa)的驅動下,溶液中的小分子物質(如水、無機鹽)透過膜孔,而大分子物質(如蛋白質、膠體、細菌)則被截留。其分離效果主要取決於膜孔徑大小、溶質分子量及膜材料特性。


超濾膜材料與結構

3.1 常見膜材料

  • 有機高分子材料:如聚偏氟乙烯(PVDF)、聚碸(PS)、聚丙烯腈(PAN)等,具有成本低、易加工等優點。

  • 無機材料:如陶瓷、氧化鋁等,耐高溫、抗腐蝕,適用於苛刻環境。

3.2 膜結構類型

  • 對稱膜:孔徑均勻,適用於低污染體系。

  • 非對稱膜:由緻密表層和多孔支撐層組成,兼具高截留率和通量。


超濾技術特點

4.1 優點

  • 無需加熱,能耗低,適合熱敏感物質分離。

  • 操作簡便,易於自動化控制。

  • 可去除細菌、病毒及大分子有機物,提高水質。

4.2 局限性

  • 膜污染問題較突出,需定期清洗。

  • 對小分子有機物和離子去除效果有限。


超濾應用領域

5.1 水處理

  • 飲用水淨化:去除懸浮物、細菌及病毒。

  • 污水回用:處理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實現資源化利用。

5.2 食品工業

  • 濃縮果汁、乳製品(如牛奶脫脂)。

  • 分離蛋白質、酶製劑等生物活性物質。

5.3 生物醫藥

  • 血液透析、疫苗純化。

  • 發酵液分離與濃縮。


超濾膜污染與清洗

6.1 污染成因

  • 顆粒堵塞、有機物吸附及生物膜形成。

6.2 清洗方法

  • 物理清洗:反沖洗、空氣擦洗。

  • 化學清洗:使用酸、鹼或氧化劑(如次氯酸鈉)溶解污染物。


超濾技術發展趨勢

  • 新型膜材料研發:如石墨烯膜、混合基質膜,提升抗污染性。

  • 智能化控制:結合物聯網技術優化運行參數。

  • 耦合工藝:與反滲透(RO)、電滲析(ED)等技術聯用,擴大應用範圍。


參考文獻

(以上內容基於公開資料整理,供學術與工程參考。)

附件列表


0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

上一篇 赤潮(生態現象)    下一篇 超連結

標簽

暫無標簽

同義詞

暫無同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