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達百科  > 所屬分類  >  百科   
[0]

過勞死(詞語釋義)

目錄

概念定義

過勞死(詞語釋義)過勞死(詞語釋義)

過勞死(日文:かろうし,英文:Karoshi)是指因工作過度勞累而導致的猝死現象。這個詞源於日本,最初用於描述因長時間加班、過度工作壓力引發的心腦血管疾病導致的突然死亡。


詞源來歷

"過勞死"一詞最早出現在20世紀70年代的日本。1982年,日本勞動衛生學者上畑鐵之丞在其著作中正式使用這個術語,使其成為一個醫學和法律概念。該詞彙隨後被引入中文,成為描述工作相關猝死的專用名詞。


主要特徵

過勞死通常表現為以下特徵:

  1. 死亡者生前長期處於超負荷工作狀態

  2. 工作時間遠超正常標準(通常每月加班超過80小時)

  3. 死亡直接原因多為心腦血管疾病

  4. 死亡發生突然,多在工作場所或工作後短時間內

  5. 死者多為青壯年勞動力(30-50歲居多)


常見病因

過勞死的主要醫學原因包括:

  • 急性心肌梗塞

  • 腦出血

  • 蛛網膜下腔出血

  • 心源性猝死

  • 嚴重心律失常

  • 高血壓危象引發的併發症


高危人群

容易發生過勞死的高風險職業包括:

  1. 企業中高層管理人員

  2. IT行業從業者

  3. 醫護人員

  4. 媒體工作者

  5. 金融證券業者

  6. 長途運輸司機

  7. 工廠流水線工人


預防措施

預防過勞死的主要方法:

  • 合理安排工作時間(每日不超過10小時)

  • 保證充足睡眠(每日7-8小時)

  • 定期進行健康檢查

  • 培養健康的生活方式

  • 學會壓力管理技巧

  • 保持工作與生活平衡


法律認定

在不同國家和地區,過勞死的法律認定標準不一:

  • 日本:將過勞死納入職業病範疇,家屬可申請工傷賠償

  • 中國:2016年開始將"過勞"納入職業病防治範圍

  • 台灣:可依《職業安全衛生法》相關規定申請認定


社會影響

過勞死現象引發的社會問題包括:

  1. 勞動力非正常損失

  2. 家庭經濟支柱崩塌

  3. 企業社會責任爭議

  4. 勞動權益保障討論

  5. 工作文化反思


相關統計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數據:

  • 全球每年約有74.5萬人死於過長工作時間

  • 東南亞和西太平洋地區風險最高

  • 每周工作55小時以上中風風險增加35%

  • 心臟病死亡風險增加17%

附件列表


0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

上一篇 通用網址    下一篇 酷狗

標簽

暫無標簽

同義詞

暫無同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