顛茄
基本介紹

顛茄(學名:Atropa belladonna)是茄科(Solanaceae)顛茄屬(Atropa)的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原產於歐洲、北非和西亞。其名稱“belladonna”源自意大利語,意為“美麗的女人”,因古代女性曾使用其汁液擴瞳以增加魅力。該植物全株有毒,含有強效生物鹼,具有藥用價值,但過量攝入可能致命。
形態特徵
根:粗壯,呈圓錐形,主根明顯。
莖:直立,高約1-2米,分枝較多,表面有細絨毛。
葉:卵形或橢圓形,長5-25厘米,全緣或略呈波狀,葉片互生。
花:鐘形,下垂,呈紫褐色或淡綠色,花期為夏季。
果實:漿果,成熟時呈黑色,大小如櫻桃,內含多粒種子。
毒性與化學成分
顛茄含有數種強效生物鹼,主要包括:
阿托品(Atropine):可阻斷副交感神經作用,用於治療心律不整、散瞳等。
東莨菪鹼(Scopolamine):具有鎮靜、止吐效果,但過量會導致幻覺。
莨菪鹼(Hyoscyamine):與阿托品類似,但作用更強。
中毒症狀:口乾、瞳孔放大、心跳加速、幻覺、昏迷,嚴重者可致死。
藥用價值
儘管有毒,顛茄在醫學上有重要應用:
眼科:阿托品用於散瞳檢查眼底。
消化系統:抑制胃酸分泌,緩解痙攣。
神經系統:治療帕金森症、暈動病(如東莨菪鹼貼片)。
解毒劑:用於有機磷中毒的急救。
使用時需嚴格控制劑量,避免中毒。
歷史與文化
古羅馬時期:被用作毒藥,傳說羅馬皇帝克勞狄烏斯可能死於顛茄中毒。
中世紀歐洲:女巫使用顛茄製作“飛行藥膏”,引發幻覺。
文藝復興時期:意大利女性用其汁液擴瞳,增強美感。
栽培與分佈
生長環境:喜陰涼濕潤的環境,常見於森林邊緣或灌木叢中。
分佈:原產歐洲,現已引種至北美、亞洲等地。
栽培要點:需注意其毒性,避免誤食,適合作為藥用植物專業種植。
注意事項
避免誤食:尤其是兒童易被其黑色漿果吸引。
藥用謹慎:必須在醫生指導下使用相關藥物。
中毒處理:立即就醫,可採用活性炭吸附或支持療法。
顛茄雖具藥用價值,但其毒性極強,需謹慎對待。
附件列表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