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
C++ 簡介

C++ 是一種通用的高級編程語言,由貝爾實驗室的 Bjarne Stroustrup 於 1980 年代初期開發。它是在 C 語言的基礎上擴展而來,最初被稱為「帶類的 C」(C with Classes),後來在 1983 年正式更名為 C++。C++ 支持多種編程範式,包括過程化編程、面向對象編程和泛型編程。
發展歷史
起源與早期發展
1979 年:Bjarne Stroustrup 開始在 C 語言基礎上添加類的特性
1983 年:語言正式命名為 C++
1985 年:第一個商業版本的 C++ 編譯器發布
1989 年:C++ 2.0 發布,引入了多重繼承等新特性
標準化進程
1998 年:第一個國際標準 ISO/IEC 14882:1998(俗稱 C++98)
2003 年:C++03 標準發布,主要是對 C++98 的修正
2011 年:C++11 標準發布,帶來重大更新
2014 年:C++14 標準發布,對 C++11 進行小幅改進
2017 年:C++17 標準發布
2020 年:C++20 標準發布
語言特性
面向對象特性
類與對象
封裝
繼承(單一繼承與多重繼承)
多態(虛函數與運行時多態)
泛型編程
模板(函數模板與類模板)
STL(標準模板庫)
低級內存操作
指針
引用
手動內存管理(new/delete 運算符)
其他重要特性
異常處理
命名空間
運算符重載
類型轉換運算符
應用領域
C++ 因其高效性和靈活性被廣泛應用於多個領域:
系統軟體開發
操作系統(如 Windows、Linux 內核部分)
設備驅動程序
嵌入式系統
遊戲開發
遊戲引擎(如 Unreal Engine)
高性能遊戲邏輯
高性能計算
科學計算
金融系統
交易引擎
圖形處理
圖形渲染引擎
CAD/CAM 軟體
圖像處理
其他應用
數據庫系統
編譯器開發
網絡協議實現
優點與缺點
優點
高性能:接近硬件的執行效率
靈活性:支持多種編程範式
可移植性:跨平台能力強
豐富的庫支持:STL 和第三方庫
與 C 兼容:可重用大量 C 代碼
缺點
學習曲線陡峭:概念複雜,特性眾多
內存管理複雜:容易出現內存洩漏等問題
編譯時間長:模板等特性導致編譯時間增加
缺乏內置的垃圾回收機制
開發工具與環境
常用編譯器
GCC (GNU Compiler Collection)
Clang
Microsoft Visual C++ (MSVC)
Intel C++ Compiler
集成開發環境 (IDE)
Visual Studio (Windows)
CLion (跨平台)
Eclipse CDT (跨平台)
Code::Blocks (跨平台)
Qt Creator (跨平台)
構建工具
Make
CMake
Ninja
Bazel
學習資源與社區
推薦書籍
《C++ Primer》
《Effective C++》系列
《The C++ Programming Language》(Bjarne Stroustrup 著)
《STL 源碼剖析》
在線資源
cppreference.com(權威參考)
ISO C++ 官方網站
Stack Overflow C++ 專區
GitHub 上的開源項目
社區與會議
C++ 標準委員會會議
CppCon(年度 C++ 會議)
本地 C++ 用戶組
未來發展
C++ 仍在持續發展中,最新的 C++20 標準引入了許多新特性,如:
概念(Concepts)
協程(Coroutines)
模塊(Modules)
範圍(Ranges)
三向比較運算符(Spaceship operator)
未來的 C++23 和 C++26 標準也正在規劃中,將進一步改進語言特性和性能。
附件列表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