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達百科  > 所屬分類  >  百科   
[0]

冬蟲夏草(麥角菌科真菌冬蟲夏草菌(草藥))

目錄

基本概述

冬蟲夏草(麥角菌科真菌冬蟲夏草菌(草藥))冬蟲夏草(麥角菌科真菌冬蟲夏草菌(草藥))

冬蟲夏草(學名:Ophiocordyceps sinensis),又名蟲草、冬蟲草,是麥角菌科真菌冬蟲夏草菌寄生在蝙蝠蛾科幼蟲上的子座及幼蟲屍體的複合體,屬於傳統名貴中藥材。其名稱來源於「冬為蟲,夏為草」的特殊生長特性,冬季時真菌寄生於幼蟲體內,夏季時從蟲體頭部長出子座露出地面,形成獨特的「蟲草」形態。


生物學分類

  • :真菌界 Fungi

  • :子囊菌門 Ascomycota

  • :糞殼菌綱 Sordariomycetes

  • :肉座菌目 Hypocreales

  • :麥角菌科 Clavicipitaceae

  • :線蟲草屬 Ophiocordyceps

  • :冬蟲夏草 O. sinensis


形態特徵

冬蟲夏草由兩部分組成:

  1. 蟲體部分:形似蠶,長3-5cm,直徑0.3-0.8cm,表面深黃色至黃棕色,有20-30條環紋

  2. 子座部分:細長圓柱形,長4-7cm,直徑約0.3cm,表面深棕色至棕褐色,有細縱皺紋


生長環境與分布

生長環境

  • 海拔3000-5000米的高寒地帶

  • 高山草甸、灌叢和山坡草地

  • 土壤疏鬆、排水良好的環境

  • 年平均氣溫0-5℃

主要產地

  • 中國:西藏、青海、四川、雲南、甘肅等省區

  • 全球:僅分布於青藏高原及其周邊地區


生活史與生長過程

  1. 孢子感染:夏季,冬蟲夏草菌孢子侵入蝙蝠蛾幼蟲體內

  2. 菌絲生長:冬季,菌絲在幼蟲體內生長並吸收營養

  3. 蟲體死亡:幼蟲被完全侵染後死亡,形成「冬蟲」

  4. 子座形成:次年夏季,子座從蟲體頭部長出地面,形成「夏草」

  5. 孢子釋放:子座成熟後釋放孢子,完成生活循環


藥用價值

傳統功效

  • 補肺益腎

  • 止血化痰

  • 增強免疫力

  • 抗疲勞

  • 調節呼吸系統功能

現代研究

  • 含蟲草素、蟲草酸、蟲草多糖等活性成分

  • 具有抗氧化、抗腫瘤、抗炎等作用

  • 調節免疫系統功能

  • 保護心腦血管系統


採收與加工

採收時機

  • 每年5-7月,子座剛出土時採收

  • 過早採收子座未成熟,過晚則孢子散失

加工方法

  1. 除去泥土和雜質

  2. 晾曬或低溫乾燥

  3. 按規格分級

  4. 密封保存於乾燥環境


鑑別要點

真品特徵

  • 蟲體與子座連接自然

  • 蟲體有明顯環紋

  • 子座單一,不分叉

  • 斷面白色,有明顯"V"形消化腺

常見偽品

  • 亞香棒蟲草

  • 涼山蟲草

  • 地蠶假冒品

  • 人工模具製品


使用方法

  1. 煎湯服用:3-9克,單獨或配伍其他藥材

  2. 研粉沖服:1-3克,溫水送服

  3. 泡酒:與白酒浸泡,比例約1:20

  4. 燉湯:與雞、鴨等肉類同燉


注意事項

  • 陰虛火旺者慎用

  • 感冒發熱期間不宜服用

  • 孕婦、兒童應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 避免與蘿蔔、綠豆等同食

  • 過量服用可能導致不良反應


市場現狀

  • 被列為中國國家二級保護物種

  • 因過度採集導致野生資源銳減

  • 市場價格高昂,優質品每克可達數百元

  • 人工培育技術仍在研究階段,尚未大規模商業化


文化與歷史

  • 最早記載於清代《本草從新》

  • 藏族傳統醫藥中稱為"雅扎貢布"

  • 歷代被視為皇室貢品

  • 現代被譽為"中藥三大寶"之一(人參、鹿茸、蟲草)

附件列表


0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

上一篇 假減數分裂    下一篇 初始化

標簽

暫無標簽

同義詞

暫無同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