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達百科  > 所屬分類  >  百科   
[0]

堅壁清野

目錄

概念解釋

堅壁清野堅壁清野

「堅壁清野」是一種軍事戰略,指在敵軍進攻時,加固防禦工事(堅壁),並清除或轉移周邊地區的糧食、物資和人口(清野),使敵軍無法就地補給,從而削弱其戰鬥力。


歷史淵源

此戰略最早可追溯至中國古代戰爭時期,尤其在防禦游牧民族或敵軍入侵時廣泛使用。歷代兵書如《孫子兵法》亦提及類似思想,強調「因糧於敵」的風險,因此「清野」可有效破壞敵軍的後勤補給。


具體實施方法

  • 堅壁:加固城牆、堡壘,增強防禦能力。

  • 清野

    • 焚毀或轉移糧草,使敵軍無法就地取食。

    • 遷移百姓,避免被敵軍俘虜或利用。

    • 破壞道路、橋樑,延緩敵軍行進速度。


著名戰例

  • 三國時期:曹操在與呂布作戰時,曾採用堅壁清野策略,使呂布軍隊因缺糧而敗退。

  • 抗日戰爭:中國軍隊在對抗日軍時,也曾運用此策略,破壞鐵路、糧倉,削弱日軍的進攻能力。


優缺點分析

優點

  • 迫使敵軍依賴長途補給,增加其後勤壓力。

  • 降低敵軍掠奪資源的機會,削弱其持久作戰能力。

缺點

  • 可能對本地經濟和民生造成嚴重影響。

  • 若執行不徹底,敵軍仍可能找到補給來源。


現代戰爭中的應用

雖然現代戰爭更依賴空中打擊和精準武器,但「堅壁清野」的核心思想仍可應用於:

  • 游擊戰:破壞敵方補給線,如切斷燃油、彈藥運輸。

  • 經濟戰:凍結敵方資產、實施貿易禁運,削弱其戰爭潛力。


相關成語與文化影響

「堅壁清野」不僅是軍事術語,也延伸至其他領域,比喻徹底清除障礙或斷絕資源。相近的成語包括:

  • 「空室清野」:徹底搬空,不留任何物資。

  • 「固守待援」:堅守陣地,等待支援,與「堅壁」策略相關。


總結

「堅壁清野」是古代中國重要的軍事智慧,透過破壞敵軍的後勤補給來爭取戰略優勢。儘管現代戰爭形式不同,但其核心思想仍具有參考價值,並影響後世的軍事與戰略思維。

附件列表


0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

上一篇 地方保護主義    下一篇 大民族主義

標簽

暫無標簽

同義詞

暫無同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