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灣戰爭(多國部隊於1991年對伊拉克的戰爭)
戰爭背景

1990年8月2日,伊拉克總統薩達姆·海珊下令軍隊入侵並佔領鄰國科威特,引發國際社會強烈反響。伊拉克此舉旨在解決與科威特的長期邊界爭端,並控制該國豐富的石油資源。聯合國安理會隨即通過第660號決議,譴責伊拉克的侵略行為,要求其無條件撤軍。
國際反應與聯盟形成
美國總統喬治·H·W·布希迅速譴責伊拉克的侵略行為,並開始組建多國部隊。聯合國安理會通過一系列決議(包括第678號決議),授權會員國使用「一切必要手段」迫使伊拉克撤出科威特。最終有34個國家加入反伊拉克聯盟,包括阿拉伯國家如沙烏地阿拉伯、埃及和敘利亞。
「沙漠盾牌」行動
1990年8月7日,美國啟動「沙漠盾牌」行動,向沙烏地阿拉伯部署軍隊以防止伊拉克進一步侵略。到1990年11月,多國部隊在該地區集結了約70萬兵力,其中美軍佔約54萬。這是自越南戰爭以來美軍最大規模的海外部署。
戰爭爆發與「沙漠風暴」行動
1991年1月17日,在伊拉克拒絕遵守聯合國撤軍最後通牒後,多國部隊發動「沙漠風暴」行動,開始大規模空襲伊拉克和科威特境內的軍事目標。空襲持續了38天,摧毀了伊拉克的防空系統、指揮控制中心和重要基礎設施。
地面作戰階段
1991年2月24日,多國部隊發動地面進攻,代號「沙漠軍刀」行動。主攻方向出乎伊拉克預料,從西面沙漠地區突入,包圍了伊拉克在科威特的部隊。僅用100小時,多國部隊就解放了科威特,並重創伊拉克軍隊。
戰爭結果
1991年2月28日,美國宣布停火,伊拉克接受聯合國決議。戰爭造成伊拉克約2.5萬至3萬人喪生,多國部隊僅有378人陣亡。科威特油田遭伊拉克軍隊縱火,造成嚴重環境災難。聯合國隨後對伊拉克實施嚴厲經濟制裁,並要求其銷毀大規模殺傷性武器。
戰爭影響
海灣戰爭展示了高科技武器的威力,特別是精確制導武器的廣泛使用。它確立了美國在冷戰後唯一超級大國的地位,同時也埋下了2003年伊拉克戰爭的伏筆。對伊拉克的制裁導致該國經濟崩潰,人民生活水平急劇下降。
軍事技術革新
這場戰爭被稱為「第一場高科技戰爭」,多國部隊使用了包括F-117隱形戰鬥機、愛國者導彈和戰斧巡航導彈在內的多種先進武器系統。GPS技術首次大規模應用於軍事行動,改變了現代戰爭形態。
媒體報導與公眾反應
海灣戰爭是首次被24小時新聞頻道(如CNN)全程直播的戰爭,引發全球關注。多國部隊對媒體採取了嚴格的「新聞池」管理制度,控制了戰爭敘事。這場戰爭在美國獲得高度支持,使布希總統的支持率達到歷史新高。
附件列表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