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達百科  > 所屬分類  >  百科   
[0]

費馬小定理

目錄

定理簡介

費馬小定理費馬小定理

費馬小定理(Fermat's Little Theorem)是數論中的一個重要定理,由法國數學家皮埃爾·德·費馬在17世紀提出。該定理給出了關於質數與整數之間關係的基本性質,是現代密碼學(特別是RSA加密算法)的理論基礎之一。


定理內容

費馬小定理的標準表述為:

若p是一個質數,且a是一個與p互質的整數(即gcd(a,p)=1),則有:

a^(p-1) ≡ 1 (mod p)

或者等價地表述為:

a^p ≡ a (mod p)


具體例子

舉例說明費馬小定理的應用:

  1. 令p=5(質數),a=2(與5互質):2^(5-1) = 2^4 = 16 ≡ 1 (mod 5)

  2. 令p=7(質數),a=3(與7互質):3^(7-1) = 3^6 = 729 ≡ 1 (mod 7),因為729-1=728=7×104


證明方法

費馬小定理有多種證明方法,最常見的包括:

數學歸納法證明

  1. 基礎步驟:驗證a=1時定理成立

  2. 歸納步驟:假設定理對a=k成立,證明對a=k+1也成立

群論證明

利用模p乘法群的概念,因為該群的階為p-1,根據拉格朗日定理,任何元素的p-1次冪等於單位元。

組合證明

通過考慮a種顏色的珠子穿成長度為p的環狀項鍊的排列數,利用質數性質證明定理。


推廣與擴展

費馬小定理有以下重要推廣:

歐拉定理

歐拉將費馬小定理推廣到任意正整數n的情況:若a與n互質,則a^φ(n) ≡ 1 (mod n),其中φ(n)是歐拉函數。

卡邁克爾定理

進一步推廣歐拉定理,定義卡邁克爾函數λ(n)為使a^m ≡ 1 (mod n)對所有與n互質的a成立的最小正整數m。


應用領域

費馬小定理在現代數學和計算機科學中有廣泛應用:

  1. 質數測試:用於費馬質數性檢驗,雖然存在偽質數限制。

  2. 密碼學:RSA加密算法的核心理論基礎之一。

  3. 計算數論:用於快速計算大數的模冪運算。

  4. 編碼理論:在糾錯碼設計中有重要應用。


歷史背景

費馬在1640年10月18日給朋友Frénicle de Bessy的信中首次提出這個定理,但沒有給出證明。第一個已知的證明由萊布尼茨在1683年的一篇未發表手稿中給出,後來歐拉在1736年發表了第一個正式的證明。


注意事項

  1. 費馬小定理的逆定理不成立,即存在滿足a^(n-1) ≡ 1 (mod n)的合數n(稱為費馬偽質數)。

  2. 定理要求a與p互質,否則結論不成立。例如p=5,a=10時,10^4=10000 ≡ 0 (mod 5) ≠ 1。

  3. 費馬小定理與費馬最後定理是不同的定理,後者更為著名但內容完全不同。


相關概念

與費馬小定理相關的重要數學概念包括:

  • 模運算

  • 歐拉函數

  • 原根

  • 離散對數

  • 中國剩餘定理

費馬小定理作為初等數論的基石之一,其簡潔優美的形式與深遠的應用價值,使其成為數學史上最重要的發現之一。

附件列表


0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

標簽

暫無標簽

同義詞

暫無同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