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達百科  > 所屬分類  >  百科   
[0]

嘌呤

目錄

嘌呤的基本概念

嘌呤嘌呤

嘌呤(Purine)是一種雜環芳香族有機化合物,由嘧啶環和咪唑環稠合而成,化學式為C₅H₄N₄。它是構成生物體遺傳物質和能量代謝的重要基礎物質,在自然界中廣泛存在。


化學結構與性質

嘌呤的分子結構由兩個環狀結構組成:

  • 一個六元嘧啶環

  • 一個五元咪唑環

嘌呤具有以下物理化學性質:

  • 白色結晶性粉末

  • 熔點216-217℃

  • 微溶於水,易溶於酸和鹼

  • 具有弱鹼性


生物學功能

嘌呤在生物體內發揮多重重要作用:

  1. 核酸組成:作為腺嘌呤(A)和鳥嘌呤(G)的基礎結構,參與DNA和RNA的構成

  2. 能量代謝:形成ATP(三磷酸腺苷)、GTP等能量分子

  3. 信號傳導:參與cAMP、cGMP等第二信使的形成

  4. 輔酶組成:如NAD、FAD等輔酶的組成部分


嘌呤的代謝

嘌呤合成途徑

  • 從簡單前體(如氨基酸、甲酸和CO₂)開始

  • 經過10步酶促反應生成次黃嘌呤核苷酸(IMP)

  • IMP可轉化為AMP或GMP

嘌呤分解代謝

  • 在人體內最終分解為尿酸

  • 不同生物體分解產物不同:

    • 人類和猿類:尿酸

    • 其他哺乳動物:尿囊素

    • 魚類:尿素

    • 無脊椎動物:氨


嘌呤與健康

高嘌呤飲食的影響

  • 可能導致血尿酸水平升高

  • 增加痛風發作風險

  • 與代謝綜合徵相關

嘌呤相關疾病

  1. 痛風:尿酸結晶沉積關節引起炎症

  2. 萊施-尼漢綜合徵:嘌呤代謝酶缺陷導致的遺傳病

  3. 尿酸結石:泌尿系統結石的一種


食物中的嘌呤含量

高嘌呤食物(>150mg/100g)

  • 動物內臟(肝、腎、腦等)

  • 某些海鮮(沙丁魚、鳳尾魚、鯖魚)

  • 肉湯、濃肉汁

中嘌呤食物(50-150mg/100g)

  • 禽肉

  • 部分魚類

  • 豆類

  • 蘑菇

低嘌呤食物(<50mg/100g)

  • 奶製品

  • 蛋類

  • 大多數蔬菜水果

  • 精製穀物


嘌呤的應用

  1. 藥物開發:許多藥物含有嘌呤結構,如抗病毒藥阿昔洛韋、免疫抑制劑硫唑嘌呤

  2. 生物研究:作為核酸研究的基礎物質

  3. 食品工業:作為風味物質的前體


嘌呤代謝的調節

人體通過多種機制調節嘌呤代謝:

  • 反饋抑制:終產物抑制合成途徑中的關鍵酶

  • 激素調節:胰島素、胰高血糖素等影響嘌呤代謝

  • 營養狀態:飢餓或高蛋白飲食影響代謝途徑


嘌呤相關研究進展

近年來嘌呤研究的重要發現包括:

  1. 嘌呤能信號系統在神經傳導中的作用

  2. 嘌呤代謝異常與腫瘤發生發展的關聯

  3. 新型嘌呤類似物藥物的開發

  4. 腸道菌群對嘌呤代謝的影響


嘌呤的歷史

  • 1898年:德國化學家Emil Fischer首次合成嘌呤

  • 20世紀初:嘌呤在核酸中的角色被確認

  • 1950年代:嘌呤代謝途徑被闡明

  • 1970年代至今:嘌呤受體和信號系統研究取得進展

以上內容綜合了嘌呤的化學特性、生物學功能、代謝途徑、健康影響及應用等多方面知識,提供了全面的百科式介紹。

附件列表


0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

上一篇 單片機    下一篇 國際標準組織

標簽

暫無標簽

同義詞

暫無同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