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達百科  > 所屬分類  >  百科   
[0]

大骨節病

目錄

疾病概述

大骨節病大骨節病

大骨節病(Kashin-Beck disease)是一種主要侵犯兒童和青少年骨骼系統的地方性變形性骨關節病,屬於地球化學性疾病。該病主要分布於中國、俄羅斯西伯利亞東南部和朝鮮西北部等地區,具有明顯的地域性特徵。


流行病學特徵

地理分布

大骨節病主要發生在中國東北至西南的寬帶狀地區,包括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山東、河南、內蒙古、山西、陝西、甘肅、四川、青海、西藏等省份。國外則主要見於俄羅斯西伯利亞和朝鮮北部地區。

人群分布

  • 年齡分布:主要發生在兒童和青少年時期,成年人新發病例較少

  • 性別差異:無明顯性別差異,男女發病率大致相同

  • 職業相關:農業人口發病率高於非農業人口


病因與發病機制

主要病因假說

  1. 低硒環境假說:病區環境(水、土、糧)普遍低硒,患者體內硒含量明顯低於非病區人群

  2. 真菌毒素假說:糧食受鐮刀菌等真菌污染,產生T-2毒素等有害物質

  3. 水中有機物中毒假說:病區飲水中腐植酸含量過高

發病機制

大骨節病的確切發病機制尚未完全闡明,目前認為可能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主要影響軟骨內化骨型骨骼的發育,導致軟骨變性、壞死及繼發的骨關節畸形。


病理變化

基本病理特徵

大骨節病的主要病理變化發生在四肢骺板軟骨和關節軟骨,表現為:

  • 軟骨細胞變性、壞死

  • 軟骨基質代謝異常

  • 繼發性修復改變

關節病變特點

  1. 骺板病變:影響骨骼縱向生長

  2. 關節軟骨病變:導致關節面不平整

  3. 骨端病變:形成骨贅和關節變形


臨床表現

早期症狀

  • 關節疼痛(多對稱性)

  • 晨僵現象

  • 關節活動受限

  • 握拳困難

  • 疲勞感

典型體徵

  1. 關節增粗變形:最常見於手指、肘、膝、踝等關節

  2. 短指畸形:手指長度不均,呈"短粗"狀

  3. 關節摩擦音:活動時可聞及

  4. 肌肉萎縮:晚期病例可見

臨床分度

根據病情嚴重程度可分為:

  • 早期(Ⅰ度)

  • 中度(Ⅱ度)

  • 重度(Ⅲ度)


診斷與鑑別診斷

診斷標準

  1. 流行病學史:居住在病區或曾在病區長期居住

  2. 臨床表現:對稱性關節疼痛、變形、活動障礙

  3. 影像學檢查:X線顯示特定關節病變

鑑別疾病

  • 類風濕性關節炎

  • 骨關節炎

  • 佝僂病

  • 克汀病


治療方法

一般治療

  • 改善營養狀況

  • 補充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如硒)

  • 物理治療

藥物治療

  • 非甾體抗炎藥(緩解疼痛)

  • 軟骨保護劑

  • 硒製劑

手術治療

對於嚴重關節畸形和功能障礙者,可考慮:

  • 關節清理術

  • 截骨矯形術

  • 關節置換術


預防措施

一級預防

  1. 換糧措施:改食非病區糧食

  2. 改水措施:改善水源,降低水中有機物含量

  3. 補硒措施:口服亞硒酸鈉片或食用硒鹽

二級預防

對病區兒童進行定期篩查,早期發現、早期干預


預後與轉歸

  • 早期病例脫離病區環境後,部分症狀可改善

  • 中晚期病例的關節畸形多不可逆

  • 嚴重者可導致肢體殘疾,影響勞動能力


研究進展

近年來研究發現:

  • 硒蛋白基因多態性可能與疾病易感性相關

  • 細胞凋亡在軟骨損傷中的作用機制

  • 新的生物標誌物探索


社會影響

大骨節病在重病區曾造成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導致大量勞動力喪失。中國政府已將該病納入重點防治的地方病,通過綜合防治措施,發病率已顯著下降。

附件列表


0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

上一篇 夜半球    下一篇 太陽黑子(自然現象)

標簽

暫無標簽

同義詞

暫無同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