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蘇葉
基本概述

紫蘇葉(學名:Perilla frutescens)為唇形科紫蘇屬一年生草本植物的葉片,是一種兼具藥用與食用價值的植物。在亞洲地區已有悠久的栽培歷史,尤其在中國、日本、韓國等地廣泛應用。
植物形態
植株特徵:紫蘇植株高度通常為30-100厘米,莖直立,呈四棱形,多分枝
葉片特點:葉對生,寬卵形或圓卵形,邊緣有粗鋸齒,葉面常呈紫色或綠色(因品種而異)
花果特徵:夏季開淡紅色或白色小花,組成頂生或腋生的假總狀花序;果實為小堅果,灰褐色
品種分類
按葉色區分:
紫葉紫蘇(葉片兩面紫色)
綠葉紫蘇(葉片綠色)
面紫背綠紫蘇(葉面綠色,背面紫色)
按用途區分:
藥用紫蘇
食用紫蘇
油用紫蘇
地理分布
紫蘇原產於中國,現主要分布於:
亞洲:中國、日本、韓國、印度等國
北美洲:部分地區有引種栽培在中國各地均有栽培,尤以華中、華南地區為多。
栽培技術
生長環境要求
氣候:喜溫暖濕潤氣候
土壤:以疏鬆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為佳
溫度:種子發芽適溫18-23℃,生長適溫20-28℃
栽培要點
繁殖方式:主要採用種子繁殖
播種時間:南方3-4月,北方4-5月
田間管理:
及時間苗定苗
適時中耕除草
合理追肥灌溉
病蟲害防治:注意防治斑枯病、銹病和蚜蟲等
化學成分
紫蘇葉含有多種活性成分:
揮發油:主要含紫蘇醛、檸檬烯等
酚類化合物:迷迭香酸、紫蘇苷等
黃酮類:芹菜素、木犀草素等
其他:維生素、礦物質、膳食纖維等
藥用價值
傳統功效
解表散寒
行氣和胃
解魚蟹毒
止咳化痰
現代藥理作用
抗菌消炎:對多種細菌有抑制作用
抗氧化:清除自由基,延緩衰老
抗過敏:調節免疫反應
保肝護肝:減輕肝臟損傷
降血脂:調節血脂代謝
食用價值
烹飪應用
生食:作沙拉或包烤肉食用
調味:煮魚、炒蟹時去腥增香
加工:醃製、做醬、泡茶等
裝飾:作為料理點綴
營養成分
每100克紫蘇葉含:
熱量:約37千卡
蛋白質:3.8克
膳食纖維:3.8克
維生素A:超過每日需求量的100%
鈣:230毫克
鐵:4.1毫克
文化意義
在中國古代,紫蘇被視為吉祥植物
日本傳統料理中不可或缺的食材
韓國泡菜的重要配料之一
東南亞地區常用於宗教儀式
注意事項
食用禁忌:
陰虛火旺者慎用
氣虛者不宜過量
藥物相互作用:
可能增強抗凝血藥效果
與某些降壓藥有協同作用
過敏風險:
少數人可能對紫蘇過敏
研究進展
近年研究表明紫蘇葉在以下方面有潛在應用:
抗腫瘤輔助治療
神經保護作用
抗抑鬱效果
皮膚病治療相關機制研究仍在深入進行中。
附件列表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
上一篇 紫藤(豆科紫藤屬植物) 下一篇 網路作業系統(電腦專業術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