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達百科  > 所屬分類  >  百科   
[0]

銀屑病

目錄

銀屑病概述

銀屑病銀屑病

銀屑病(Psoriasis)是一種常見的慢性、復發性、炎症性皮膚疾病,臨床特徵為皮膚出現紅色斑塊,表面覆蓋銀白色鱗屑。該病屬於自身免疫性疾病範疇,病程長且易復發,多數患者冬季加重、夏季緩解。銀屑病不具有傳染性,但可能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造成顯著影響。


病因與發病機制

遺傳因素

約30%的銀屑病患者有家族史,目前已發現多個與銀屑病相關的易感基因位點。

免疫異常

T淋巴細胞異常活化是銀屑病發病的關鍵環節,多種細胞因子(如IL-17、IL-23、TNF-α等)參與發病過程。

環境誘因

  • 感染(特別是鏈球菌感染)

  • 精神壓力

  • 創傷

  • 某些藥物(如鋰劑、β受體阻滯劑等)

  • 吸菸飲酒

  • 內分泌變化


臨床表現與分類

尋常型銀屑病(佔90%以上)

  • 典型皮損:邊界清楚的紅色斑塊,覆蓋銀白色鱗屑

  • 好發部位:頭皮、四肢伸側(尤其是肘膝)、腰骶部

  • 特殊體徵:

    • 薄膜現象:刮除鱗屑後可見半透明薄膜

    • 點狀出血現象:刮除薄膜後可見點狀出血

其他類型

  • 關節病型銀屑病:合併關節炎,可導致關節畸形

  • 膿皰型銀屑病:無菌性膿皰,可局限或泛發

  • 紅皮病型銀屑病:全身皮膚瀰漫性潮紅、脫屑,為重症表現


診斷與鑒別診斷

診斷要點

  • 典型臨床表現

  • 皮膚病理檢查(必要時)

  • 實驗室檢查(排除其他疾病)

需鑒別疾病

  • 脂溢性皮炎

  • 玫瑰糠疹

  • 慢性濕疹

  • 扁平苔蘚

  • 皮膚淋巴瘤


治療方法

局部治療

  • 糖皮質激素:適用於局限性皮損

  • 維生素D3衍生物:如卡泊三醇

  • 角質溶解劑:如水楊酸軟膏

  • 焦油製劑:有抗炎和抑制增生作用

全身治療

  • 免疫抑制劑:甲氨蝶呤、環孢素等

  • 維A酸類:阿維A等

  • 生物製劑:TNF-α抑制劑、IL-12/23抑制劑等(用於中重度患者)

物理治療

  • 窄譜UVB光療

  • PUVA療法(光化學療法)

  • 308nm準分子激光


併發症與共病

  • 代謝綜合徵(肥胖、高血壓、糖尿病等)

  • 心血管疾病風險增加

  • 心理問題(抑鬱、焦慮)

  • 關節損害(關節病型)

  • 肝腎功能異常(長期用藥所致)


預防與日常護理

  • 避免誘發因素(如感染、壓力、創傷等)

  • 保持皮膚濕潤,使用溫和保濕劑

  • 避免過度搔抓和刺激

  • 均衡飲食,限制酒精攝入

  • 適度運動,控制體重

  • 規律作息,保持良好心態


預後與最新研究

多數銀屑病患者通過規範治療可有效控制症狀,但難以根治。近年來,隨著生物製劑的發展,中重度患者的治療效果顯著提高。研究重點集中在精準靶向治療和個體化治療方案的優化。

附件列表


0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

上一篇 造父變星    下一篇 鏡像文件

標簽

暫無標簽

同義詞

暫無同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