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達百科  > 所屬分類  >  百科   
[0]

歹勢

目錄

詞語釋義

歹勢歹勢

「歹勢」是閩南語(臺灣話)中的常用詞彙,拼音為「pháinn-sè」(白話字),意為「不好意思」、「抱歉」或「失禮」。該詞多用於表達歉意或謙虛,常見於臺灣、福建等閩南語使用地區。


詞源與演變

「歹勢」由兩個閩南語字組成:

  • 「歹」(pháinn):意為「不好」、「壞」。

  • 「勢」(sè):意為「情勢」、「面子」。合起來表示「情面不好」或「感到難為情」,引申為「不好意思」。該詞源自閩南語,並在臺灣廣泛使用,成為日常口語的一部分。


使用情境

「歹勢」可用於多種場合,例如:

  • 表達歉意

    • 「歹勢,我遲到了。」(不好意思,我遲到了。)

  • 表示謙虛

    • 「歹勢啦,這沒什麼。」(不好意思,這沒什麼。)

  • 請求幫助時

    • 「歹勢,可以借過一下嗎?」(不好意思,可以借過一下嗎?)


與其他類似詞的區別

  • 「歹勢」vs「拍謝」(phah-sià)

    • 「拍謝」也是閩南語中表示抱歉的詞,但語氣較輕鬆,多用於朋友之間。

    • 「歹勢」則較正式,適用於各種場合。

  • 「歹勢」vs「不好意思」(華語)

    • 兩者意思相近,但「歹勢」更具閩南語特色,多用於臺灣口語。


文化背景

「歹勢」反映了閩南語族群的禮貌文化,強調人際交往中的謙遜與尊重。在臺灣社會,使用「歹勢」能讓對話更顯親切,並展現說話者的教養。


流行文化中的使用

「歹勢」常見於臺灣影視劇、歌曲及網路用語中,例如:

  • 綜藝節目中,藝人常以「歹勢啦!」緩和尷尬場面。

  • 閩南語歌曲歌詞中也常出現此詞,強化情感表達。


相關詞彙

  • 「失禮」(sit-lé):更正式的道歉用語,類似華語的「失禮了」。

  • 「多謝」(to-siā):表示感謝,但也可用於客套回應。


總結

「歹勢」是閩南語中實用且富含文化意涵的詞彙,既可用於道歉,也能表達謙虛。它在臺灣社會中廣泛使用,成為人際溝通的重要潤滑劑。

附件列表


0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

上一篇 歐洲聯盟杯    下一篇 泡沫文學

標簽

暫無標簽

同義詞

暫無同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