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達百科  > 所屬分類  >  百科   
[0]

md(迷你磁光碟)

目錄

概述

md(迷你磁光碟)md(迷你磁光碟)

MDMiniDisc,迷你磁光碟)是由索尼公司於1992年推出的一種磁光碟儲存媒體,主要用於音頻儲存與播放。它結合了磁記錄與光學讀取技術,體積小巧,便於攜帶,並支援反覆擦寫,在90年代至2000年代初廣受歡迎,尤其受到音樂愛好者和專業人士的青睞。


技術原理

MD採用磁光記錄技術(Magneto-Optical Recording),結合了磁性和光學儲存的優勢。其工作原理如下:

  1. 寫入數據:使用雷射加熱碟片的磁性層至居里溫度,同時通過磁頭改變磁性顆粒的極性,從而記錄數據。

  2. 讀取數據:通過低功率雷射讀取磁性層的極性變化,利用克爾效應(Kerr Effect)檢測反射光的偏振方向差異,轉換為數位信號。

MD碟片直徑為64毫米,裝在一個72×68×5毫米的塑料保護殼內,容量通常為140MB(可儲存約80分鐘的立體聲音頻)。


類型

MD主要分為以下兩種類型:

  1. 預錄製MD(Pre-recorded MD):由唱片公司發行,內容不可修改,類似於CD。

  2. 可錄製MD(Recordable MD):

    • MD-R:可反覆擦寫的空白碟片。

    • MD-ROM:用於電腦數據儲存,但未普及。


音頻編碼格式

MD使用ATRAC(Adaptive Transform Acoustic Coding)音頻壓縮技術,早期版本(如ATRAC1)的壓縮率約為1:5,後續版本(如ATRAC3、ATRAC3plus)進一步提高了音質和效率。

  • ATRAC1:比特率為292kbps,音質接近CD。

  • ATRAC3:支援更低比特率(如132kbps、105kbps),適用於長時間錄製。


設備類型

  1. 便攜式MD播放器:小巧輕便,適合隨身攜帶,如索尼的MZ系列。

  2. 家用MD音響系統:整合錄音、播放功能,通常配備音響組合。

  3. 專業MD錄音設備:用於廣電、現場錄音等專業領域。

  4. 車載MD播放器:部分高端車型曾配備MD播放功能。


優點

  1. 便攜性:體積小於CD,易於攜帶。

  2. 抗震性能:內置緩存,減少播放時的跳音問題。

  3. 可擦寫性:可反覆錄製,適合個人音樂編輯。

  4. 音質平衡:ATRAC技術在文件大小與音質間取得較好平衡。


缺點

  1. 容量限制:相比後來的MP3播放器,儲存容量較小。

  2. 專利技術限制:索尼的封閉生態系統阻礙了第三方支持。

  3. 市場競爭:隨著MP3和數位音樂興起,MD逐漸被淘汰。


歷史與發展

  • 1992年:索尼推出首款MD播放器MZ-1

  • 1990年代中後期:MD在亞洲(尤其是日本)市場佔有率高,成為主流便攜音樂格式之一。

  • 2000年代初期:因MP3播放器(如iPod)崛起,MD市場逐漸萎縮。

  • 2011年:索尼停產最後一款MD播放器MZ-RH1,標誌著MD時代的終結。


現狀與收藏價值

儘管MD已退出主流市場,但仍有一批愛好者收藏MD設備與碟片。二手市場中,某些型號的MD播放器(如索尼MZ-R900、MZ-NH1)因設計與功能獨特,成為收藏品。

MD作為數位音樂過渡時期的代表性技術,在音頻儲存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概述

md(迷你磁光碟)md(迷你磁光碟)

MD(MiniDisc,迷你磁光碟)是索尼公司於1992年推出的一種磁光儲存媒體,主要用於儲存音樂和數據。它結合了磁記錄和光學讀取技術,具有體積小、便攜性強的特點,在90年代至2000年代初廣泛用於音樂播放和錄製。


技術原理

MD採用磁光技術(Magneto-Optical, MO),結合了激光和磁場的作用來讀寫數據:

  • 寫入數據:激光加熱碟片表面的磁性材料至居里溫度,同時通過磁頭改變磁化方向。

  • 讀取數據:激光照射碟片,通過克爾效應檢測磁化方向,轉換為數位信號。

  • 擦除數據:通過磁頭統一磁化方向,實現數據清除。


規格與類型

物理規格

  • 直徑:64毫米(2.5英寸)

  • 外殼尺寸:72×68×5毫米

  • 容量

    • 標準MD:140MB(可存儲約80分鐘音樂)

    • MD Data:650MB(用於電腦數據儲存)

    • Hi-MD:1GB(2004年推出,支援更高容量)

碟片類型

  1. 預錄MD:工廠預錄音樂,不可擦寫。

  2. 可錄MD:用戶可反覆錄製音樂或數據。

  3. Hi-MD:支援更高容量和數據格式。


音頻編碼

  • ATRAC(Adaptive Transform Acoustic Coding):索尼專有壓縮格式,早期版本(如ATRAC1)壓縮率約為1:5。

  • ATRAC3/ATRAC3plus:改進版,支援更低比特率和更高音質。

  • 線性PCM(僅Hi-MD支援):無損音頻格式,提供CD級音質。


設備類型

  1. 便攜式MD播放器:如索尼MZ系列,輕巧易攜帶。

  2. 家用MD音響:結合錄音和播放功能。

  3. 車載MD播放器:部分高端車型配備。

  4. 專業MD錄音機:用於現場錄音或廣播。


優點與缺點

優點

  • 抗震性能:緩存技術避免播放中斷。

  • 便攜性:比CD更小巧。

  • 可錄製性:用戶可自行編輯音樂。

缺點

  • 容量限制:相比後來的MP3播放器儲存空間較小。

  • 專有格式:ATRAC編碼需專用軟件處理。

  • 市場衰退:隨MP3和數位流媒體興起而式微。


歷史與影響

  • 1992年:索尼推出MD,對抗飛利浦的DCC(數位錄音帶)。

  • 1990年代末:成為音樂愛好者和專業人士的熱門選擇。

  • 2000年代後期:因MP3播放器和智慧手機普及逐漸退出市場。

  • 遺產:MD技術影響後續儲存媒體,如Hi-MD和專業音頻設備。


現狀與收藏

儘管MD已停產,但仍被音頻發燒友和收藏家青睞,二手市場活躍。部分音樂人仍使用MD錄製作品,懷舊風潮使其保持小眾生命力。

參考來源:百度百科及其他技術資料。

附件列表


0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

上一篇 lddm    下一篇 NBA季前賽

標簽

暫無標簽

同義詞

暫無同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