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達百科  > 所屬分類  >  百科   
[0]

五體投地

目錄

詞語釋義

五體投地五體投地

「五體投地」是漢語成語,原為佛教禮儀,指雙膝、雙肘及頭部著地,表示極高的尊敬。後引申為對某人或某事極度欽佩、崇拜的態度。


佛教起源

「五體投地」源自佛教禮儀,梵語稱「pañcāṅga-pranāma」(五支禮),即:

  • 雙膝(兩腳)

  • 雙肘(兩手)

  • 頭頂(額頭)

佛教徒以此姿勢禮拜佛、法、僧三寶,表達至誠恭敬之心。


禮拜方式

在佛教儀軌中,五體投地的具體步驟為:

  1. 合掌:雙手合十,置於胸前。

  2. 屈膝:雙膝跪地。

  3. 俯身:雙手前伸,掌心向下觸地。

  4. 額頭觸地:頭部低垂,額頭貼地。

  5. 起身:恢復合掌姿勢,完成禮拜。

此禮儀在藏傳佛教中尤為常見,稱為「大禮拜」。


引申意義

後世將「五體投地」引申為對某人或某事物極度欽佩,如:

  • 「他的才華令人五體投地。」

  • 「觀眾對她的表演五體投地。」


文化影響

「五體投地」不僅是宗教禮儀,也影響了世俗語言,成為表達極致尊敬的成語,常見於文學、影視及日常對話中。


相關成語

與「五體投地」意義相近的詞語包括:

  • 頂禮膜拜:形容極度崇拜。

  • 佩服得五體投地:強調欽佩至極。


現代應用

現代社會中,「五體投地」多用於誇張表達對某人能力的讚嘆,如:

  • 「他的廚藝讓我五體投地!」

  • 「這部電影的劇情令人五體投地。」


總結

「五體投地」一詞融合了宗教禮儀與世俗語言,既體現佛教的虔誠禮拜,也成為表達極致欽佩的成語,廣泛應用於中文語境中。

附件列表


0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

上一篇 主語    下一篇 仙露瓊漿

標簽

暫無標簽

同義詞

暫無同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