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榮八恥(社會主義榮辱觀)
概念定義

八榮八恥是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胡錦濤於2006年3月4日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屆全國委員會第四次會議期間提出的社會主義榮辱觀核心內容。這一理念以八個"榮"與八個"恥"的對比形式,明確提出了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應當提倡的道德規範和價值準則。
提出背景
八榮八恥的提出具有深刻的時代背景:
回應中國社會轉型期道德建設面臨的新挑戰
針對市場經濟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價值觀混亂現象
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需要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道德基礎
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提供明確指引
具體內容
八榮八恥的完整表述如下:
以熱愛祖國為榮,以危害祖國為恥;以服務人民為榮,以背離人民為恥;以崇尚科學為榮,以愚昧無知為恥;以辛勤勞動為榮,以好逸惡勞為恥;以團結互助為榮,以損人利己為恥;以誠實守信為榮,以見利忘義為恥;以遵紀守法為榮,以違法亂紀為恥;以艱苦奮鬥為榮,以驕奢淫逸為恥。
思想內涵
八榮八恥體現了多層次的思想內涵:
愛國主義精神:強調對祖國的熱愛與忠誠
為民服務宗旨:體現中國共產黨的根本宗旨
科學發展理念:倡導尊重科學、反對迷信
勞動價值觀念:肯定勞動創造價值的社會主義原則
集體主義精神:強調團結互助的社會關係
誠信道德規範:構建市場經濟的道德基礎
法治社會理念:強化公民守法意識
勤儉傳統美德:繼承中華民族優良傳統
社會意義
八榮八恥的提出具有重要社會意義:
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提供了具體內容
明確了當代中國最基本的價值取向和行為準則
對糾正社會不良風氣具有指導作用
促進了公民道德建設的深入發展
為青少年樹立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提供了標準
實踐要求
踐行八榮八恥的具體要求包括:
將榮辱觀教育納入國民教育全過程
黨員幹部要做實踐社會主義榮辱觀的表率
營造知榮辱、樹新風、促和諧的社會氛圍
建立健全社會主義榮辱觀的實踐機制
將榮辱觀要求融入各行各業的行為準則
宣傳教育
八榮八恥的宣傳教育採取了多種形式:
納入學校思想政治課程體系
通過媒體開展廣泛社會宣傳
創作相關文藝作品進行藝術化傳播
組織專題學習討論活動
開展主題實踐活動
歷史影響
八榮八恥作為社會主義榮辱觀的核心內容:
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對新時期思想道德建設產生了深遠影響
為構建和諧社會提供了道德支撐
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佔有重要地位
對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奠定了基礎
相關評價
各界對八榮八恥的評價:
被認為是新時期道德建設的綱領性表述
體現了傳統美德與時代精神的結合
具有鮮明的針對性和現實指導意義
是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的重要成果
為解決道德領域突出問題提供了依據
附件列表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
上一篇 位速 下一篇 南通(江蘇省地級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