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達百科  > 所屬分類  >  百科   
[0]

意動用法

目錄

定義與概念

意動用法意動用法

意動用法是漢語古文法中一種特殊的詞類活用現象,指主語主觀上認為賓語具有某種性質或將賓語當作某種事物。這種用法主要出現在古代漢語中,現代漢語已較少使用。


語法特點

意動用法的基本結構為:「主語 + 謂語(形容詞或名詞) + 賓語」,可理解為「主語認為賓語怎麼樣」或「主語把賓語當作什麼」。其特點包括:

  1. 謂語通常由形容詞或名詞充當

  2. 表達的是主觀看法而非客觀事實

  3. 在現代漢語中常需用「認為...是...」、「把...當作...」等結構來翻譯


形容詞的意動用法

形容詞用作意動時,表示主語認為賓語具有該形容詞所表示的性質。例如:

  • 「孔子登東山而小魯」(《孟子·盡心上》)——孔子登上東山後認為魯國變小了

  • 「漁人甚異之」(《桃花源記》)——漁人對此感到非常奇怪


名詞的意動用法

名詞用作意動時,表示主語把賓語當作該名詞所表示的人或事物。例如:

  • 「侶魚蝦而友麋鹿」(《前赤壁賦》)——以魚蝦為伴侶,以麋鹿為朋友

  • 「孟嘗君客我」(《戰國策》)——孟嘗君把我當作客人對待


與使動用法的區別

意動用法與使動用法容易混淆,主要區別在於:

  1. 意動用法表達主觀看法,使動用法表示客觀致使

  2. 意動用法可翻譯為「認為...」,使動用法則翻譯為「使...」

  3. 例如「工師得大木,則王喜...匠人斫而小之,則王怒」(《孟子》)中「小之」是使動用法,表示「使之變小」


古代文獻例證

古代文獻中有大量意動用法的例子:

  •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戰國策》)——我的妻子認為我美,是因為偏愛我

  • 「不恥下問」(《論語》)——不以向地位低的人請教為羞恥

  • 「是故明君貴五穀而賤金玉」(《論貴粟疏》)——因此賢明的君主重視五穀而輕視金玉


現代漢語中的殘留

雖然意動用法主要存在於古代漢語,但現代漢語仍保留了一些遺跡:

  • 「不齒」——不以...為同類

  • 「寶貴」——以...為寶

  • 「奇怪」——以...為奇


學習要點

學習意動用法需注意:

  1. 結合上下文準確判斷是意動還是其他活用

  2. 掌握常見的意動詞語

  3. 理解其與使動用法的本質區別

  4. 練習將古文中的意動用法準確翻譯為現代漢語

意動用法是古代漢語語法的重要特徵之一,準確理解對於閱讀古文獻具有重要意義。

附件列表


0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

標簽

暫無標簽

同義詞

暫無同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