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火難容
概念定義

「水火難容」是一個漢語成語,字面意思是指水與火兩種性質相反的事物無法相互包容。這個成語比喻兩種根本對立的事物無法共存或調和,也用來形容人與人之間關係極度惡劣,無法和平相處。
成語出處
此成語最早可追溯至中國古代典籍:
《尚書·洪範》:「水火者,百姓之所飲食也」,雖未直接使用「水火難容」一詞,但已指出水火性質對立
東漢·王符《潛夫論·慎微》:「且夫邪之與正,猶水與火,不同原,不得並盛」明確提出水火對立的概念
明代小說《西遊記》多次使用「水火不相容」的說法,使這一表述廣為流傳
科學原理
從自然科學角度分析水火難容現象:
化學性質:水(H₂O)是極性分子,而火是燃燒過程中的氧化反應,兩者本質不同
物理作用:水能通過降溫和隔絕氧氣兩個途徑滅火
能量轉換:火釋放熱能,水吸收熱能,形成能量對抗
相剋關係:在五行學說中,水克火是基本的相剋關係
文化象徵
在不同文化中的象徵意義:
中國傳統文化:
五行學說中代表相剋關係
陰陽理論中象徵對立統一的兩極
西方文化:
古希臘四元素說中的基本元素對立
基督教文化中常以水代表淨化,火代表審判
應用實例
日常生活
消防滅火的基本原理
廚房安全中防止油火用水撲救
電器火災的處理禁忌
社會關係
形容政治立場對立的派別
比喻企業間的激烈競爭關係
描述家庭或團隊中的嚴重矛盾
文學藝術
戲劇衝突的經典設定
武俠小說中常見的門派對立描寫
影視作品中正邪對立的象徵手法
相關成語
與「水火難容」相關的其他漢語表達:
勢同水火
冰炭不相容
方枘圓鑿
格格不入
針鋒相對
哲學思考
中國傳統哲學對這一概念的辯證理解:
對立統一:老子「有無相生,難易相成」的辯證觀
相生相剋:五行理論中矛盾轉化的動態關係
中庸之道:儒家主張調和折中的處世哲學
現代引申
當代語境下的新解讀:
環保議題中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的平衡
科技領域傳統產業與新興業態的衝突
全球化背景下不同文明間的碰撞與融合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水火不相容」詞條
《漢語成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
《中國古代哲學史》(北京大學出版社)
《五行學說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
(注:本文根據網絡百科資料整理,內容僅供參考)
附件列表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