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達百科  > 所屬分類  >  百科   
[0]

碳水化合物

目錄

基本概念

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

碳水化合物(Carbohydrate)是由碳(C)、氫(H)、氧(O)三種元素組成的有機化合物,因其分子式中氫和氧的比例通常為2:1,與水(H₂O)相同,故得此名。碳水化合物是生物體維持生命活動所需能量的主要來源,也是構成生物體的重要成分。


化學結構與分類

碳水化合物根據其分子結構的複雜程度可分為以下幾類:

2.1 單糖(Monosaccharides)

  • 最簡單的碳水化合物,無法再水解為更小的糖分子

  • 常見單糖包括葡萄糖、果糖和半乳糖

  • 分子式通常為C₆H₁₂O₆

2.2 雙糖(Disaccharides)

  • 由兩個單糖分子通過脫水縮合形成

  • 常見雙糖包括蔗糖(葡萄糖+果糖)、乳糖(葡萄糖+半乳糖)和麥芽糖(葡萄糖+葡萄糖)

2.3 寡糖(Oligosaccharides)

  • 由3-10個單糖分子組成

  • 存在於豆類等食物中,可能導致脹氣

2.4 多糖(Polysaccharides)

  • 由大量單糖分子聚合而成

  • 包括澱粉(植物儲能形式)、糖原(動物儲能形式)和纖維素(植物細胞壁主要成分)


生理功能

碳水化合物在人體中具有多重重要功能:

3.1 能量供應

  • 是人體最主要的能量來源,每克碳水化合物提供約4千卡熱量

  • 葡萄糖是大腦和神經系統的主要能量來源

3.2 結構支持

  • 參與構成細胞膜、結締組織等結構

  • 核糖和脫氧核糖是核酸(DNA、RNA)的重要組成部分

3.3 代謝調節

  • 參與脂肪和蛋白質的代謝過程

  • 防止酮體過量產生,維持酸鹼平衡

3.4 其他功能

  • 作為細胞識別的信號分子

  • 膳食纖維促進腸道蠕動,維持消化系統健康


食物來源與營養價值

4.1 主要食物來源

  • 簡單碳水化合物:水果、蜂蜜、牛奶、精製糖

  • 複雜碳水化合物:穀物、豆類、薯類、蔬菜

4.2 血糖生成指數(GI)

  • 衡量食物升高血糖速度的指標

  • 低GI食物(如全穀物)更有利於血糖控制

4.3 膳食纖維

  • 不被消化吸收的多糖類物質

  • 分為水溶性(如果膠)和不溶性(如纖維素)兩類


代謝過程

5.1 消化吸收

  • 口腔中唾液澱粉酶開始分解澱粉

  • 小腸是主要消化吸收場所

5.2 糖代謝

  • 葡萄糖通過糖酵解、三羧酸循環等途徑產生能量

  • 多餘葡萄糖轉化為糖原儲存於肝臟和肌肉

5.3 調節機制

  • 胰島素促進葡萄糖利用和儲存

  • 胰高血糖素促進糖原分解和糖異生


健康影響

6.1 適量攝入的益處

  • 提供持續能量

  • 維持大腦功能

  • 支持運動表現

6.2 過量攝入的危害

  • 導致肥胖

  • 增加糖尿病風險

  • 可能引起心血管疾病

6.3 攝入不足的影響

  • 能量不足,疲勞乏力

  • 酮症酸中毒風險增加

  • 影響大腦功能


特殊類型與應用

7.1 功能性低聚糖

  • 促進益生菌生長

  • 改善腸道微生態

7.2 糖替代品

  • 人工甜味劑(如阿斯巴甜)

  • 糖醇類(如山梨醇、木糖醇)

7.3 工業應用

  • 造紙、紡織工業中的纖維素

  • 食品工業中的增稠劑、穩定劑


膳食建議

  • 成年人每日碳水化合物攝入量應佔總能量的55%-65%

  • 優先選擇全穀物、蔬菜水果等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

  • 限制添加糖攝入(建議少於每日總能量的10%)

碳水化合物作為人體必需的營養素,其合理攝入對維持健康至關重要。了解不同類型碳水化合物的特性,有助於做出更科學的飲食選擇。

附件列表


0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

上一篇 百度    下一篇 碳酸氫鈉

標簽

暫無標簽

同義詞

暫無同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