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達百科  > 所屬分類  >  百科   
[0]

絲綢之路(古代連接中西方的商道)

目錄

絲綢之路的定義與概況

絲綢之路(古代連接中西方的商道)絲綢之路(古代連接中西方的商道)

絲綢之路是指古代連接中國與中亞、西亞、地中海世界乃至歐洲的一系列陸上與海上貿易路線的總稱。這條歷史悠久的商道不僅是商品交換的通道,更是東西方文明交流的重要橋樑。其名稱源自德國地理學家李希霍芬(Ferdinand von Richthofen)於1877年提出的"Seidenstraße"(絲綢之路)概念,因中國絲綢是這條路線上最具代表性的商品而得名。


絲綢之路的歷史沿革

開創時期(先秦至漢代)

早在先秦時期,中國與西域已有零星交往。張騫於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兩次出使西域,正式開通了官方通道,標誌著絲綢之路的開創。漢武帝時期設立西域都護府,保障了路線的安全與暢通。

發展鼎盛時期(魏晉至唐)

隨著佛教傳入中國,絲綢之路進入繁榮階段。唐代長安(今西安)成為國際大都會,沿途商旅絡繹不絕,文化交流達到高峰。

轉型與衰落(宋元以後)

宋代海上貿易興起,陸上絲路重要性相對下降。元朝時期一度復興,但隨著明代的閉關政策和奧斯曼帝國崛起,傳統陸上絲路逐漸衰落。


絲綢之路的主要路線

陸上絲綢之路

  • 草原絲路:經蒙古高原至中亞的北路

  • 沙漠綠洲絲路:從長安經河西走廊、塔里木盆地至中亞的主幹道

  • 西南絲路:經四川、雲南通往印度的南方路線

海上絲綢之路

  • 東洋航線:通往朝鮮半島和日本

  • 南洋航線:經東南亞至印度洋

  • 西洋航線:延伸至阿拉伯海和東非海岸


絲綢之路上的重要商品

中國輸出商品

  • 絲綢、瓷器、茶葉

  • 漆器、銅鏡、鐵器

  • 造紙術、印刷術等技術

西方輸入商品

  • 葡萄、胡桃、苜蓿等植物

  • 玻璃、金銀器、寶石

  • 佛教藝術、音樂舞蹈等文化產品


絲綢之路的文化交流

宗教傳播

佛教、祆教、景教、伊斯蘭教等沿絲路傳入中國,中國的儒家思想也影響了周邊地區。

藝術交融

敦煌莫高窟、雲岡石窟等佛教藝術,融合了希臘、波斯與中國風格,形成獨特的藝術表現。

科技傳播

中國的四大發明(造紙、印刷、火藥、指南針)通過絲路西傳,西方的天文、數學等知識也傳入中國。


絲綢之路上的重要城市與遺跡

中國境內

  • 長安(今西安):絲路起點

  • 敦煌:莫高窟藝術寶庫

  • 吐魯番:交河故城、高昌故城

境外重要節點

  • 撒馬爾罕(烏茲別克)

  • 巴格達(伊拉克)

  • 君士坦丁堡(今伊斯坦布爾)


絲綢之路的現代意義

2014年,絲綢之路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正是借鑒古代絲路精神,推動當代國際合作與發展。絲綢之路作為人類文明交流的典範,其和平、開放、包容的精神至今仍具有重要啟示意義。

附件列表


0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

上一篇 糧票    下一篇 維琪百科

標簽

暫無標簽

同義詞

暫無同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