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達百科  > 所屬分類  >  百科   
[0]

可用性

目錄

概述

可用性可用性

可用性(Usability)是指產品在特定使用情境下被特定使用者用於特定用途時所表現出來的有效性、效率和滿意度。它是衡量產品使用者體驗的重要指標,廣泛應用於人機交互、網頁設計、軟體開發等領域。


可用性的五大屬性

根據國際標準化組織(ISO)的定義,可用性主要包含以下五大屬性:

  1. 易學性:使用者初次接觸產品時能夠輕鬆學會基本操作的程度。

  2. 效率:使用者學會使用後能夠快速完成任務的程度。

  3. 易記性:使用者一段時間未使用後再次使用時的熟練程度。

  4. 錯誤率:使用者操作時出現錯誤的頻率及嚴重程度。

  5. 滿意度:使用者對產品使用體驗的主觀滿意程度。


可用性工程

可用性工程(Usability Engineering)是一套系統化的方法論,旨在將可用性原則融入產品開發流程中,主要包含以下階段:

  1. 需求分析:識別目標使用者和使用情境。

  2. 設計評估:通過原型測試評估設計方案。

  3. 實施測試:在開發過程中進行可用性測試。

  4. 部署後評估:產品發布後收集使用者反饋。


可用性測試方法

常見的可用性測試方法包括:

  1. 實驗室測試:在控制環境中觀察使用者操作。

  2. 遠程測試:通過網絡工具收集使用者數據。

  3. 眼動追踪:分析使用者的視覺注意力分佈。

  4. 認知走查:專家模擬使用者思維評估界面。

  5. 啟發式評估:依據可用性原則進行專家評審。


可用性與相關概念

  1. 可訪問性(Accessibility):關注產品對殘障人士的可用程度。

  2. 使用者體驗(UX):比可用性更廣泛的概念,包含情感因素等。

  3. 人機交互(HCI):研究人與計算機系統交互的學科領域。


提高可用性的原則

  1. 一致性原則:保持界面元素和操作邏輯的一致性。

  2. 反饋原則:系統應及時提供操作反饋。

  3. 簡約原則:避免不必要的複雜性。

  4. 容錯原則:預防錯誤並提供恢復機制。

  5. 靈活性原則:適應不同技能水平的使用者。


可用性標準

國際上主要的可用性標準包括:

  1. ISO 9241:辦公環境中視覺顯示終端的人機工程學要求。

  2. ISO 13407:以人為中心的交互系統設計過程。

  3. WCAG:網絡內容可訪問性指南。


可用性在網頁設計中的應用

網頁可用性特別關注:

  1. 導航設計:清晰的信息架構和路徑指示。

  2. 內容呈現:易讀的文字排版和視覺層次。

  3. 表單設計:高效的數據輸入體驗。

  4. 響應速度:頁面加載和交互的及時性。

  5. 移動適配:跨設備的兼容性表現。


可用性研究的發展趨勢

  1. 跨文化可用性:考慮不同文化背景的使用者需求。

  2. 情感化設計:超越功能性,關注情感體驗。

  3. 大數據分析:利用使用者行為數據改進可用性。

  4. 人工智能輔助:智能化的可用性評估工具。

  5. 虛擬現實界面:新興交互方式的可用性研究。

附件列表


0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

標簽

暫無標簽

同義詞

暫無同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