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達百科  > 所屬分類  >  百科   
[0]

超導材料

目錄

超導材料的定義

超導材料超導材料

超導材料是指在低於某一特定溫度(臨界溫度,Tc)時,電阻突然降為零,並且表現出完全抗磁性(即邁斯納效應)的材料。這種材料在超導狀態下能夠無損耗地傳輸電流,具有極高的應用價值。


超導現象的發現

  • 1911年,荷蘭物理學家海克·卡末林·昂內斯(Heike Kamerlingh Onnes)在研究汞的低溫特性時,發現當溫度降至4.2K(-268.95°C)時,汞的電阻突然消失,這是人類首次觀察到超導現象。

  • 1933年,德國物理學家瓦爾特·邁斯納(Walther Meissner)和羅伯特·奧克森菲爾德(Robert Ochsenfeld)發現超導體具有完全抗磁性,即磁場無法穿透超導體內部,這一現象被稱為邁斯納效應


超導材料的分類

超導材料可以根據其物理特性、臨界溫度和組成成分進行分類:

(1)按臨界溫度分類

  • 低溫超導材料(LTS):臨界溫度低於30K(-243.15°C),如鈮鈦合金(NbTi)鈮三錫(Nb₃Sn)等,需依賴液氦冷卻。

  • 高溫超導材料(HTS):臨界溫度高於30K,如釔鋇銅氧(YBCO)鉍鍶鈣銅氧(BSCCO)等,可在液氮(77K,-196°C)環境下工作。

(2)按物理機制分類

  • 第一類超導體:僅有一種臨界磁場(Hc),超導態與正常態之間有明確界限,如純金屬超導體(汞、鉛等)。

  • 第二類超導體:有兩個臨界磁場(Hc₁和Hc₂),允許磁通量以量子渦旋形式部分穿透,如鈮鈦合金銅氧化物超導體

(3)按材料組成分類

  • 金屬及合金超導體:如鈮(Nb)、鉛(Pb)、鈮鈦合金(NbTi)等。

  • 陶瓷超導體(氧化物超導體):如釔鋇銅氧(YBa₂Cu₃O₇,簡稱YBCO)。

  • 有機超導體:某些碳基或聚合物材料在極低溫下表現出超導性。


超導材料的基本特性

(1)零電阻效應

在超導態下,材料的直流電阻嚴格為零,電流可無損耗流動,適合用於高效電力傳輸。

(2)完全抗磁性(邁斯納效應)

超導體會排斥外部磁場,使磁感應線無法穿透其內部,這一特性被用於磁懸浮技術。

(3)臨界參數

  • 臨界溫度(Tc):超導態出現的最高溫度。

  • 臨界磁場(Hc):超導態能維持的最大磁場強度。

  • 臨界電流密度(Jc):超導態能承載的最大電流密度。


超導材料的應用

(1)電力傳輸

超導電纜可實現零損耗輸電,大幅提高能源效率,但需解決低溫冷卻成本問題。

(2)磁懸浮技術

利用超導體的抗磁性,可製造磁懸浮列車(如日本JR磁浮列車)和無摩擦軸承。

(3)醫學成像

超導磁體是核磁共振成像(MRI)的核心部件,能提供高解析度的醫學影像。

(4)粒子加速器

大型強子對撞機(LHC)等設備使用超導磁體來引導和聚焦高能粒子束。

(5)量子計算

超導量子比特(如IBM和Google研發的量子處理器)是當前量子計算的主要實現方式之一。


超導材料的研究挑戰

  • 提高臨界溫度:尋找常溫超導體(室溫超導)仍是物理學界的重大挑戰。

  • 降低製造成本:高溫超導材料仍需液氮冷卻,且製造工藝複雜。

  • 提升電流承載能力:超導體在高磁場下可能失超(退出超導態),需改進材料穩定性。


未來發展方向

  • 探索新型超導材料:如氫化物高壓超導(如硫化氫在極高壓下展現室溫超導現象)。

  • 實用化技術突破:開發更高效的冷卻系統和低成本製造工藝。

  • 跨學科應用:結合超導技術與能源、交通、信息等領域,推動科技革命。


參考資料

  • 百度百科 - 超導材料:http://baike.baidu.com/view/348.htm

  • 《超導物理學》,章立源著

  • 國際超導研究期刊(Journal of Superconductivity and Novel Magnetism

(以上內容基於公開資料整理,供學術參考使用。)

附件列表


0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

上一篇 赴湯蹈火(成語)    下一篇 返點

標簽

暫無標簽

同義詞

暫無同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