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達百科  > 所屬分類  >  百科   
[0]

雅丹(雅丹地貌)

目錄

定義與名稱由來

雅丹(雅丹地貌)雅丹(雅丹地貌)

雅丹地貌是一種典型的風蝕地貌,主要分佈於乾旱地區,由鬆軟的湖相沉積層經長期風力侵蝕形成。該名稱源自中國新疆羅布泊地區的維吾爾語「Yardang」,意為「陡峭的土丘」,後由瑞典探險家斯文·赫定於20世紀初引入學術界。在中國,此類地貌也被稱為「風蝕脊」或「風蝕城堡」。


形成條件

  1. 物質基礎:地表需有厚層湖泊或河流沉積的鬆軟泥沙岩層,通常富含黏土礦物。

  2. 氣候環境:極端乾旱少雨(年降水量多低於100毫米),蒸發量遠超降水。

  3. 風力作用:需持續強勁的定向風(風速常達5級以上),風蝕作用持續數十萬年至百萬年。

  4. 構造運動:地殼抬升使沉積層暴露地表,便於風力侵蝕。


地貌特徵

  • 形態多樣性:常見壟崗狀、塔柱狀、殘丘狀等形態,高度從數米至數十米不等。

  • 表面紋理:土丘側面可見明顯的層理結構與風蝕溝槽,頂部常有鹽殼覆蓋。

  • 排列規律:群體多呈條帶狀分佈,走向與主導風向平行。

  • 色彩變化:因礦物成分差異呈現黃褐、灰白、赭紅等色調,夕照下尤為壯觀。


分佈區域

全球主要分佈

  • 中國:新疆羅布泊(白龍堆、三隴沙)、克拉瑪依烏爾禾魔鬼城、甘肅敦煌雅丹國家地質公園。

  • 其他地區:中亞烏茲別克斯坦、非洲納米比亞、南美阿塔卡馬沙漠等。

中國著名雅丹群

  1. 羅布泊雅丹:面積約3000平方公里,以「龍城」地貌著稱,丘體高達20-30米。

  2. 烏爾禾魔鬼城:侏羅紀地層風蝕形成,夜間風聲呼嘯如鬼泣。

  3. 敦煌雅丹:東西長25公里,南北寬18公里,開發有觀光區。


形成過程

  1. 沉積階段:古湖泊或河流堆積細粒沉積物,形成水平層理。

  2. 暴露階段:地殼抬升或水位下降,沉積層露出地表。

  3. 裂隙發育:乾燥收縮或構造運動產生節理裂縫。

  4. 風蝕啟動:強風沿裂隙侵蝕,軟岩層先被剝蝕,形成溝谷。

  5. 地貌成熟:硬岩層殘留為丘體,持續風蝕使形態趨於陡峭。


科學價值

  • 地質記錄:沉積層保存古氣候與環境變遷信息。

  • 行星對比:與火星「雅丹」地貌比較,研究外星風化過程。

  • 生態研究:極端環境下的微生物生存機制。


旅遊與保護

  • 開發景區:敦煌雅丹國家地質公園設有觀光車路線,烏爾禾魔鬼城為《臥虎藏龍》取景地。

  • 保護挑戰:風蝕自然加速,人為踩踏加速地貌破壞,部分區域已實施圍欄保護。


相關地貌區別

  • 與丹霞差異:丹霞由紅色砂礫岩垂直節理發育,以流水侵蝕為主;雅丹形成於鬆軟湖積層,以風蝕為主。

  • 與沙漠區別:雅丹有固定形態的基岩丘體,不同於流動沙丘。


文化意義

古絲綢之路旅人常以雅丹為地標,《水經注》記載羅布泊「龍城」為「少禽多鬼怪」之地,維吾爾民間傳說視其為魔鬼居所。現代成為地質攝影與科幻題材熱門取景地。

(注:本文內容參考百度百科並結合地質學資料整理,符合學術描述規範。)

附件列表


0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

上一篇 金剛橛    下一篇 青金石(稀有礦石)

標簽

暫無標簽

同義詞

暫無同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