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白粉
太白粉的基本概念

太白粉(英文:Tapioca Starch)是以木薯(Cassava)為原料加工製成的澱粉產品,又稱「木薯澱粉」或「樹薯粉」。在東南亞地區廣泛種植的木薯,經過清洗、粉碎、過濾、沉澱、乾燥等多道工序後,最終製成這種白色粉末狀的食用澱粉。
太白粉的歷史淵源
太白粉的生產歷史可追溯至南美洲原住民時期,當地人早就有利用木薯製作食物的傳統。隨著大航海時代的到來,木薯被引種至非洲和亞洲熱帶地區。在東南亞,特別是泰國、越南等國成為太白粉的主要產地。其名稱「太白」可能源自其潔白如雪的色澤特性。
太白粉的生產工藝
原料處理:選用新鮮木薯根莖,去除表皮和雜質
粉碎磨漿:將木薯切碎後加水磨成漿狀
過濾分離:通過多級篩網過濾去除纖維雜質
沉澱提純:靜置後澱粉沉積,分離上清液
脫水乾燥:經離心脫水後進行氣流乾燥
包裝成品:粉碎過篩後包裝為最終產品
太白粉的特性與成分
物理特性:白色細膩粉末,無異味,遇碘液呈藍紫色反應
化學組成:含碳水化合物約85-90%,蛋白質低於0.5%,脂肪含量極低
糊化特性:糊化溫度約58-65°C,糊液透明,黏度高但穩定性較差
冷凍特性:抗凍融能力較弱,冷藏後易產生脫水收縮現象
太白粉與其他澱粉的區別
特性 | 太白粉 | 玉米澱粉 | 馬鈴薯澱粉 |
---|---|---|---|
原料來源 | 木薯根莖 | 玉米粒 | 馬鈴薯塊莖 |
顆粒形狀 | 圓形有偏心環紋 | 多角形 | 橢圓形 |
糊化溫度 | 58-65°C | 62-72°C | 56-66°C |
糊液特性 | 高黏度透明 | 中等黏度半透明 | 高黏度略混濁 |
太白粉的應用領域
(一) 食品工業應用
烘焙製品:用於餅乾、蛋糕的質地改良
肉製品:作為香腸、火腿的保水劑
糖果製造:製作軟糖、口香糖的基料
冷凍食品:改善速凍水餃、湯圓的質構
飲料行業:作為穩定劑和增稠劑使用
(二) 烹飪中的用途
勾芡:使湯汁濃稠,常用於羹類料理
油炸:作為裹粉使用,使食物外皮酥脆
甜品:製作芋圓、粉圓等傳統點心
醃肉:保持肉質嫩滑,常見於中式炒肉
太白粉的營養價值
每100克太白粉約含:
熱量:約350大卡
碳水化合物:86-90克
蛋白質:0.2-0.5克
脂肪:0.1克以下
微量礦物質:鈣、鐵、鉀等含量極低
不含麩質,適合麩質過敏者食用
太白粉的選購與儲存
選購要點:
觀察色澤:優質產品應潔白有光澤
檢查質地:手感細膩無結塊
聞氣味:無霉味或其他異味
認證標識:選擇有食品安全認證的產品
儲存方法:
存放於陰涼乾燥處,避免陽光直射
保持包裝密封,防止吸潮結塊
遠離有強烈氣味的物品
建議開封後儘快使用,一般保質期12-18個月
太白粉的相關注意事項
過敏風險:極少數人可能對木薯蛋白過敏
氰苷殘留:未經充分處理的劣質產品可能含微量氰化物
營養局限:主要提供碳水化合物,營養價值較單一
用量控制:過量攝入可能影響其他營養素吸收
特殊人群:糖尿病患者應適量食用
太白粉的替代方案
在某些情況下可用其他澱粉替代太白粉,但需注意:
玉米澱粉:用量需增加20%,糊化溫度較高
馬鈴薯澱粉:黏度相似,但透明度稍差
蓮藕粉:更健康但成本較高,適合甜品製作
綠豆澱粉:適合高溫烹調,但可能改變食物風味
以上內容綜合整理了太白粉的相關知識,希望能為您提供全面的參考信息。
附件列表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