孜然
基本資訊

孜然(學名:Cuminum cyminum),又稱阿拉伯茴香、安息茴香,是傘形科孜然屬的一年生草本植物。原產於地中海東部至印度一帶,現廣泛種植於中東、北非、印度、中國新疆等地區。其乾燥種子是重要的香料,具有獨特濃郁的香氣和微苦口感,為世界範圍內廣泛使用的調味料之一。
植物特徵
植株形態:株高約20-50釐米,莖細長呈分枝狀
葉片特徵:葉片羽狀分裂,長5-10釐米
花朵特徵:小型白色或粉紅色花朵,呈傘形花序
果實特徵:果實為長圓形分果,長約4-5毫米,含單一粒種子
種子外觀:種子呈黃綠色至灰褐色,表面有縱向脊線
歷史淵源
孜然的使用歷史可追溯至公元前2000年:
古埃及:用於木乃伊防腐和烹飪
古羅馬:作為胡椒的替代品
中世紀歐洲:被視為珍貴香料
印度:阿育吠陀醫學中廣泛使用
中國:通過絲綢之路傳入,在新疆地區廣泛種植
主要產地
全球主要孜然產區包括:
印度(全球最大生產國)
伊朗
敘利亞
土耳其
中國(新疆為主要產區)
摩洛哥
埃及
化學成分
孜然種子含有多種活性成分:
揮發油(2-5%):主要為枯茗醛(cuminaldehyde)
脂肪酸:富含棕櫚酸、油酸和亞油酸
蛋白質:含量約18-25%
膳食纖維:約10-15%
礦物質:鐵、鈣、鎂、磷等
維生素:B族維生素、維生素E等
食用價值
烹飪用途
烤肉調料:新疆烤羊肉串的核心香料
咖喱配方:印度咖喱的基礎成分
調味粉:與辣椒、花椒等混合製成綜合香料
醃製配料:用於肉類和海鮮醃製
麵食添加:印度烤餅、新疆饢的調味料
食用方法
整粒使用:適合燉煮類菜餚
粉末形式:方便快速釋放香味
油浸處理:製作孜然風味油
藥用功效
傳統醫學認為孜然具有以下功效:
消化系統:緩解脹氣、促進消化
免疫調節:具有抗菌、抗炎特性
呼吸系統:幫助緩解咳嗽症狀
婦科保健:傳統上用於調理月經
代謝功能:可能有助於血糖控制
現代研究發現其具有:
抗氧化活性
潛在的抗癌特性
降血脂效果
肝臟保護作用
栽培技術
生長條件
氣候:喜溫暖乾燥環境
土壤:排水良好的沙質壤土為佳
溫度:生長適溫15-25℃
光照:需要充足陽光
種植要點
播種時間:春季最後霜凍後
播種深度:約1釐米
植株間距:保持15-20釐米
水分管理:避免過度澆水
收穫時機:種子變褐色時採收
選購與儲存
選購技巧
外觀:顆粒飽滿、色澤均勻
氣味:濃郁獨特的芳香
純度:無雜質、無蟲蛀
儲存方法
密封容器保存
放置陰涼乾燥處
整粒比粉末保存期更長(可達1年)
避免陽光直射
遠離高溫高濕環境
注意事項
過量食用可能導致胃部不適
孕婦應諮詢醫生後適量使用
對傘形科植物過敏者需謹慎
術前兩周應避免大量攝入(可能影響血糖)
與降糖藥物同用需監測血糖變化
文化意義
在印度傳統中被視為吉祥物
中東地區婚禮習俗中象徵忠誠
歐洲中世紀用於驅魔儀式
新疆飲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墨西哥傳統醫學中使用歷史悠久
孜然作為一種古老的香料,不僅豐富了全球飲食文化,其藥用價值也持續受到現代科學研究的關注。從地中海到印度,從中東到中國西北,這種小小的種子串聯起人類文明的飲食記憶,展現出香料貿易的歷史軌跡。
附件列表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