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人之福
詞語來源

「齊人之福」典出《孟子·離婁下》中「齊人有一妻一妾」的寓言故事。該故事講述齊國一名男子每日外出,歸來時總是酒足飯飽,並向妻妾炫耀自己與富貴之人交往。後被妻妾跟蹤發現,原來他是在墓地間乞討祭祀剩餘的酒食。孟子藉此諷刺當時某些人追求富貴利祿的醜態。
成語釋義
原指齊國某人虛榮炫耀的生活方式,後演變為形容:
男子同時擁有妻子與妾室的婚姻狀態
比喻享齊全美滿的生活(現代多用此引申義)
暗含對虛榮炫耀的諷刺意味
典故詳解
《孟子》原文記載:「齊人有一妻一妾而處室者,其良人出,則必饜酒肉而後反...卒之東郭墦間,之祭者乞其餘;不足,又顧而之他。」主要情節包括:
齊人每日向妻妾謊稱與富貴者飲宴
實則在墓地乞討祭品充飢
被尾隨的妻妾當場識破
回家後仍繼續炫耀吹噓
文化演變
先秦時期:純粹的諷刺寓言
封建時代:逐漸衍生「妻妾成群」的含義
現代用法:
中性表述家庭和美(如「享齊人之福」)
保留對虛榮的批判(如「莫學齊人」)
在部分語境中帶有男權色彩
使用注意
避免在正式場合用於形容現代婚姻關係
引用典故時需注意上下文語境
台灣地區使用頻率高於其他華語區
常見搭配:
動詞:享、羨慕、追求
形容詞:真正的、虛假的
相關典故
「墦間乞餘」:同出此典,專指乞討祭品行為
「驕其妻妾」:形容虛榮炫耀的狀態
對比典故:
左擁右抱(側重行為描述)
金屋藏嬌(側重隱藏關係)
現代啟示
反映傳統社會婚姻制度特徵
警示虛榮心的危害性
在性別平等觀念下需審慎使用
語言學上展示詞義演變的典型案例
(注:本條目依據《孟子》原文及歷代注釋整理,現代用法參考《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附件列表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
上一篇 麻疹 下一篇 3c(中國強制性產品認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