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達百科  > 所屬分類  >  百科   
[0]

閃燃

目錄

定義與概念

閃燃閃燃

閃燃(英文:Flashover)是指當火災發展到一定階段時,室內所有可燃物表面突然同時達到燃點並全面燃燒的現象。這種現象通常發生在通風受限的密閉空間內,是火災從局部燃燒轉變為全面燃燒的關鍵轉折點。


形成條件

閃燃的發生需要滿足以下幾個關鍵條件:

  1. 充足的可燃物質:室內必須有足夠的可燃材料,這些材料在受熱後能釋放出大量可燃氣體。

  2. 有限的通風條件:空間的通風不能太好,否則熱量和可燃氣體會散失,無法積聚到閃燃所需的濃度。

  3. 熱量積累:火源產生的熱量必須能夠在空間內不斷積累,使室內溫度持續上升。

  4. 輻射熱反饋:當室內溫度達到一定程度時,熱輻射會使所有可燃物表面溫度同時上升。


發生過程

閃燃的典型發展過程可分為以下階段:

  1. 初期燃燒階段:火災剛開始,僅限於局部區域燃燒。

  2. 熱量積聚階段:燃燒產生的熱量使室溫逐漸升高,導致其他可燃物熱解產生可燃氣體。

  3. 氣體混合階段:熱解產生的可燃氣體與空氣混合,形成可燃混合氣。

  4. 臨界溫度階段:當室內溫度達到約500-600°C時,所有可燃物表面同時達到燃點。

  5. 全面燃燒階段:整個空間在極短時間內(通常僅數秒)進入全面燃燒狀態。


危險特性

閃燃具有以下危險特性:

  1. 突發性:從局部燃燒到全面燃燒的轉變極為迅速,往往令人猝不及防。

  2. 高溫性:閃燃發生時,室內溫度可在短時間內升至1000°C以上。

  3. 全面性:不僅是單一物品燃燒,而是整個空間內所有可燃物同時燃燒。

  4. 致命性:閃燃產生的高溫和有毒氣體對人員生命構成極大威脅。


預防措施

為預防閃燃發生,可採取以下措施:

  1. 控制可燃物:減少室內可燃材料的使用,特別是裝修材料應選擇阻燃產品。

  2. 改善通風:確保建築物有良好的通風設計,避免熱量和可燃氣體過度積聚。

  3. 安裝探測系統:設置煙霧和溫度探測器,及早發現火災隱患。

  4. 防火分隔:通過防火牆、防火門等將大空間分隔成較小區域,限制火勢蔓延。


消防應對

面對可能發生閃燃的情況,消防人員應:

  1. 識別徵兆:注意室內煙氣顏色變白、流動加速等閃燃前兆。

  2. 冷卻降溫:使用水霧降低室溫,防止溫度達到閃燃臨界點。

  3. 通風控制:謹慎控制通風,避免突然增加氧氣供應導致閃燃。

  4. 防護裝備:必須穿戴完整的防火裝備,包括自給式呼吸器。


相關概念區分

閃燃與幾個相關概念的區別:

  1. 回燃(Backdraft):指缺氧燃燒的環境突然獲得氧氣補充時發生的爆燃現象。

  2. 轟燃(Flash Fire):指可燃氣體在開放空間快速燃燒的現象,與閃燃的封閉空間特性不同。

  3. 爆燃(Deflagration):指火焰以亞音速傳播的燃燒過程。


研究與應用

對閃燃的研究主要應用於:

  1. 建築防火設計:通過了解閃燃機制,改進建築物的防火性能。

  2. 消防戰術訓練:幫助消防員識別和應對閃燃危險。

  3. 材料科學:開發更耐高溫和阻燃的建築材料。

  4. 計算機模擬:利用數值模擬預測閃燃發生的時間和條件。

附件列表


0

詞條內容僅供參考,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
(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專業人士。

上一篇 野球    下一篇 開機磁片

標簽

暫無標簽

同義詞

暫無同義詞